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是本屆特區政府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亦是香港擺脫疫情困擾,恢復與國際及內地通關後的首份預算案。這份預算案對於重啟疫後經濟,以及開啟香港“由治及興”至關重要。
固本培元促經濟復甦
預算案將超過八成的資源用於市民和中小企,特別是在資源有限情況下,仍推出消費券、寬減稅款及差餉等一次性紓緩措施,照顧有需要的市民。經濟復甦過程中難免出現不確定因素和起伏,繼續支持中小企,協助中小企站穩陣腳,是應有之義。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新時代發展趨勢,支持中小企數碼轉型,並回應業界訴求,在“BUD專項基金”下推出“申請易”,以及撥款一億元,在未來五年加強中小企資援組的服務,協助中小企走好經濟復甦之路。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好地將“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相結合,作出適時、前瞻部署。預算案分五個年度向貿發局增撥5.5億元,有利於適時協助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此外,預算案多項促進香港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的措施,方向正確,關鍵是要促進政策落地和成效。發展數字經濟更要借助市場、企業的力量,避免政府閉門造車。在這次特區政府與立法會進行大灣區訪問的過程中,便有業界領先的公司欲與香港探討合作空間,發展數碼產業及數據中心。
另一方面,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發展動能。對於“十四五”規劃所確立的香港八大中心,預算案對每個中心都制訂了具體對接措施。以重點領域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例,撥出60億元成立以生命健康科技為主題的研究院,以及預留30億元加強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建設,均涉及及龐大的財政支出,未來需要政府作更多的解說工作,特別是選取研究項目,以及投資前沿科技領域項目的準則和監察工作,以合理運用公帑。對於預算案中表明打算設立的微電子研發院,特區政府可積極探索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企業和高校攜手,採取比利時IMEC(校際微電子中心)模式,共同確立研究方向和項目,組建研發團隊,共享知識產權、共同培養人才,以及共同承擔研發費用和風險。
突破土地、房屋困局
預算案提出具體措施,落實《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的計劃,有望突破本港的發展困局。
坊間一直擔心政府同時推展“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會引發財政危機。本港基建嚴重超支及延期並非沒有先例,人工島造價已經上升,賣地收益則下降。大眾的擔心不無道理,不過人工島成本雖然非常昂貴,但政府可以採取公私營合作、發債、鐵路物業項目等不同的融資方式,進行建造工程,避免政府的財政負擔過重。當然,政府還需多向市民解釋,釋除他們的疑慮。
在房屋問題上,預算案指已覓得足夠土地應付未來十年約30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但造地需時,公屋建屋量仍是頭輕尾重,因此過渡性措施對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至為重要。雖然簡約公屋被批評建造成本較高,但計劃所帶來的社會效益更大,政府應該在做好選址和成本控制的基礎上,加快推行。此外,可以考慮適當延長過渡性房屋項目的租期,以及加快研究將檢疫設施改為過渡性房屋的可行性,增加容量,避免市民不斷搬遷。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