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博士 (第50屆會長) 2017年8月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關鍵在於區內城市群合作能否突破以往限制,令合作層次超越傳統大珠三角模式。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於今年三月被國家正式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主席上月視察香港時亦見證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簽署,足見國家對粵港澳合作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程度最廣、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在深化城市群合作方面要有宏觀視野及創新思維,才能配合國家發展所需。香港亦要充分發揮所長,並協調其他城市強項,攜手把大灣區發展成為推進國家經濟改革與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大灣區發展要走在最前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關鍵在於區內城市群合作能否突破以往限制,令合作層次超越傳統大珠三角模式,不僅在經濟規模上要達到或超越紐約、三藩市、東京等全球經濟核心灣區,更重要是配合國家在世界經濟分工體系中扮演更重要的功能角色。
特區政府可嘗試向中央爭取在大灣區指定地區試行全面開放政策,整合粵港澳不同制度,並逐步擴大至整個灣區執行,做到真正無縫對接、便利往來。中央政府可能基於安全及規管問題而對實施全面開放存疑,特區政府應加強與內地溝通配合,共同商議在制訂政策時作出有效協調,堵塞漏洞。
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及功能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元化產業群,各城市應按自身產業強項,明確發展定位與功能,並因應灣區經濟發展狀況進行部署,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佈局優化的產業群。香港可集中在金融、專業服務、仲裁、科技及人才培訓等領域扮演龍頭角色,深化相關產業合作,達致最大協同效益。
特區政府應爭取擴大粵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業務範圍,包括全面開放人民幣跨境結算、借貸融資等業務,並優化深港通、債券通安排,鞏固香港作為大灣區與國際聯繫的主要據點。我們亦期望當局爭取大灣區全面放寬對香港專業資格認可,便利香港專業人士在區內提供服務,並爭取香港成為區內解決商務合同爭議與法律糾紛的仲裁中心,培育更多國際法律人才。
面對經濟不斷創新發展,粵港澳應共同制定長遠政策,透過香港在資金供應、市場推廣、知識產權保障等優勢,結合廣東科技產業領先地位,通過產業管理和營運創新,打造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科研產業創新基地。特區政府更要強化香港跨境電子商貿平台功能,爭取內地市場准入國民待遇,拓寬灣區電子商貿發展空間,也為香港發展高增值轉口物流服務提供重要基礎。
“一地兩檢”助促進大灣區發展
要推動香港在大灣區發揮最大優勢與功能,關鍵是要促進香港與區內各城市做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並全面提升互動交流,真正做到區內經貿與民生活動便利往來,才能充分發揮香港的功能與效率。
早前,特區政府公佈高鐵香港段“一地兩檢”具體方案,建議在高鐵西九總站劃出內地口岸區,旅客一次過辦理出入境手續後,便可選擇前往高鐵網絡覆蓋的內地城市,無須只限前往設有邊境檢查站的城市,大大縮短旅客交通時間,增加行程彈性,對香港參與大灣區發展、打造“一小時生活圈”有着深遠意義。期望社會各界支持“一地兩檢”盡快落實,讓大灣區跨境通關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總括而言,粵港澳三地必須全面提升合作深度,香港亦要着力發揮自身優勢,深化在灣區的功能定位,並與其他城市緊密聯繫,共同抓緊大灣區規劃建設帶來的龐大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