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主頁 >  活動訊息 > 
中總論壇 2023 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
2023年01月06日

「中總論壇2023」圓滿舉行

蔡冠深強調要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

陳茂波 余永定預期本港及內地經濟將穩步復甦

陳百里 莫君虞 黃超妮 邱達根 黃錦沛探討強化香港產業動能

 

香港中華總商會今天(6日)舉辦「中總論壇2023」,以「增強發展動能 提升競爭優勢」為主題,邀請財政司陳茂波司長擔任主旨演講嘉賓,探討新一年經濟形勢與發展前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教授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剖析「二十大」後內地經濟發展前景。

 

論壇並設對談交流環節,邀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署理專員莫君虞、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超妮、立法會功能界別科技創新界別議員邱達根、以及資歷架構“人力資源管理”跨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錦沛,就強化香港產業動能與競爭力分享意見。

 

蔡冠深:強化「超級聯繫人」角色

中總蔡冠深會長致辭時指出,內地與香港重啓通關安排,對本港經濟邁向復甦有著關鍵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新一年經濟制訂系統性部署及具體政策,尤其強調擴大內需,進一步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拓展內地市場提供龐大新機遇。

 

香港必須積極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RCEP和「一帶一路」發展,助力國家邁向更高質量和深化改革開放發展。香港更要強化「超級聯繫人」功能,扮演好聯繫者、投資者及營運者角色,擔當「引進來、走出去」重要交匯點,成為內循環參與者和外循環促成者,積極尋找新的合作點,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陳茂波:新一年機遇大於挑戰

陳茂波司長重點回顧2022年經濟情況,地緣政局緊張、息率上升、銀根收緊、以至不同經濟體之間激烈競爭,令環球經濟充滿挑戰,本港經濟亦未許樂觀;本港出口、資本投資及消費三頭馬車面對沉重壓力,只有消費表現較為理想,預期2022年本港經濟錄得3.2%負増長。

 

踏入2023年,隨著疫情受控、復常通關等利好因素,新一年香港經濟有望穩定增長,社會亦普遍對今年經濟恢復信心。本屆政府亦將更加積極有為,突破一些客觀發展限制,特別是推出「搶企業、搶人才」等舉措,透過成立專責辦公室、共同投資基金等,致力吸引海內外具潛力的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當局更透過推動北部都會區和中部水域填海規劃,積極拓展所需要土地來源,藉此進一步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

 

余永定:擴張政策助刺激經濟增長

余永定教授表示,2023年仍將是中國經濟困難的一年。刺激消費的效果及推動出口仍有很大不確定性,需要通過支援基礎性投資來帶動。隨著內地逐步放寬防疫政策,加上低通脹環境,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將得到較大的執行空間,有助扭轉內地經濟“預期轉弱”的趨勢,形成向上運行軌跡。

 

余永定認為,中央政府宜執行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透過提高赤字率、增加發行國債、適當提升專項債務發放和使用的靈活性,推動內地經濟持續及穩定增長;央行也應透過維持甚至進一步調低利率,助力中小企業復甦。與此同時,政府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加強對非公企業的產權保護和法治建設,繼續落實18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實現兩個百年」現代化目標。

 

嘉賓對談:為強化香港產業動能與競爭力建言

對談嘉賓就如何強化香港產業動能和競爭力交流意見。陳百里表示,未來幾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將透過積極推動與香港有緊密聯繫的經濟體簽訂自貿協定,進一步打通經貿脈絡,完善貿易基建項目,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並繼續推展「一帶一路」等相關工作和支援本港中小企發展,鞏固香港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莫君虞亦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由行政長官領導的融入國家發展督導組將致力打通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聯繫,進一步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繫人功能,提升大灣區城市彼此合作水平。

 

鄂志寰認為,2023年外圍環境仍然嚴峻,多個國際組織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香港貿易增速亦偏弱。然而,隨著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將促進香港消費,引領香港經濟復蘇,透過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投入北部都會區建設、把握加入RCEP帶來的商機,將為香港未來發展開拓新機遇。黃超妮表示,香港近年加快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可配合內地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成為海外資金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樑,滿足內地綠色融資需求。

 

邱達根指出,近年香港積極推動創科領域發展,特區政府早前更提出科技創新發展藍圖,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既有龐大內需市場作支撐,亦有科創人才效應,加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優勢,均讓各界對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充滿信心。黃錦沛亦認同,加強人才培育是促進香港創科發展、強化香港產業動能與競爭力的重要引擎。香港既要透過優質教育,建立本地人才庫,亦要制訂政策規劃招攬高質人才,更要通過提升專職技能培訓和提供多元發展機會以培育及留住人才。

 

中總王惠貞及李引泉副會長分別為主旨演講和專題演講擔任答問主持;該會工商及社會事務委員會李惟宏主席主持對談環節。論壇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並設有線上同步直播。參與論壇的中總首長尚包括曾智明、楊華勇、胡曉明、謝湧海、張學修、姚祖輝副會長,霍震寰、林廣兆、林銘森、陳幼南榮譽會長,以及一眾常董、會董及會員,工商團體領導、工商專業人士等逾500人。

 

香港中華總商會

2023年1月6日

 

2022中總論壇演講及對談精華

歡迎辭

蔡冠深博士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香港繼續強化超級聯繫人角色

隨着內地及香港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加上兩地即將重啟復常通關安排,本會會長蔡冠深認為,對推動新一年本港經濟邁向復甦有着十分關鍵作用。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新一年經濟制訂系統性部署及具體政策,尤其強調擴大內需置於優先位置,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拓展內地市場提供龐大新機遇。

 

在此局面下,蔡冠深強調,香港必須積極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RCEP和“一帶一路”發展,助力國家經濟邁向更高質量和深化改革開放發展。他表示, 香港要強化“超級聯繫人”功能,扮演好“C.I.O.”角色,就是聯繫者(Connector)、投資者(Investor)及營運者(Operator),通過香港廣闊的營商網絡、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和高效率的專業服務,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擔當“引進來、走出去”重要交匯點,成為內循環參與者和外循環促成者,積極尋找新的合作點,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主旨演講

陳茂波先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突破客觀限制 增強發展動能

陳茂波司長回顧2022年環球經濟可謂“滿天風雨”,地緣政局緊張、息率上升、銀根收緊、以至不同經濟體之間激烈競爭,令環球經濟充滿挑戰。他續指,香港經濟在2022年亦未許樂觀,推動香港經濟增長三頭馬車包括:出口、資本投資及消費,三者之中唯一比較穩定是消費,預期2022年本港經濟錄得3.2%負增長。同時,內地經濟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其政策空間較多,以“穩經濟、穩增長”為發展前提,故此中國在過去一段時間成為環球經濟的穩定器,亦成為香港最堅實的支持。

 

踏入新一年,隨着疫情受控、復常通關等利好因素,陳茂波預計2023年香港經濟有望穩定增長,社會無論是消費或投資的信心都增強。他表示,雖然地緣政治、加息未完成、不同經濟體激烈競爭等外在環境因素依然存在,香港本身亦面對如土地不足、人才不足等客觀限制,但他對未來發展仍然充滿信心,本屆政府亦將更加積極有為,透過設立“吸引重點企業辦公室”、“共同投資基金”,以及於17個駐外辦公室成立專門小組,致力吸引海內外的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當局亦透過推動北部都會區和中部水域填海規劃,積極拓展所需要土地來源,藉此進一步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

 

專題演講

余永定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實現“兩個百年”現代化目標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2023年仍將是中國經濟困難的一年。刺激消費的效果及推動出口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需要通過支援基礎性投資來帶動。他續指,中央政府放棄清零政策,加上通脹率很低,以及財政貨幣政策存在擴張性空間,內地經濟將可扭轉“預期轉弱”的趨勢,並形成向上運行軌跡,中央政府將2023年GDP增速目標定於6%。

 

綜觀而言,余永定認為拖慢內地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包括人口老齡化、環境制約和改革滯後等,惟現實中存在許多抵銷因素,如城市化、產業升級、科技革命、人力資本提升。為了使中國經濟能夠持續、穩定增長,他認為,國家須執行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政府需要明顯提高赤字率、增加國債發行,適當增加專項債的發放和使用的靈活性,並鼓勵地方政府用好專項債。央行也應繼續維持低利息,甚至進一步降低利息率,助力中小企業恢復生機。與此同時,政府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加強對非公企業的產權保護和法治建設,繼續落實18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從而確保“兩個百年”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對談環節

陳百里博士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

打通香港對外經貿脈絡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表示,未來幾年該局將積極與香港有緊密聯繫的經濟體簽訂自貿協定,並進一步打通經貿脈絡,包括進一步完善貿易基建項目、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他續指,未來另一個工作重點是繼續推展“一帶一路”的工作,該局將透過與相關部委就政策溝通交流、舉辦論壇會議及商務對接活動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香港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過去三年對營商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階段,特區政府亦就此推出大量支援中小企業的措施。陳百里強調,未來政府將繼續透過已有或全新的支援舉措,紓緩中小企業資金周轉的壓力,並支持他們在疫情之後拓展市場和業務,增強競爭力。

 

莫君虞先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署理專員

大灣區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切入點

當前香港正處於非常關鍵的飛躍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署理專員莫君虞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好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由行政長官親自擔任組長的融入國家發展督導組,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進一步打通大灣區人流、物資、資金流,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高水平合作。

 

莫君虞指出,特區政府一直與大灣區多個城市保持緊密合作,以優勢互補的原則共同推動大灣區建設,在不同領域推出重要舉措,一方面協助香港居民和企業用好灣區發展機遇,亦可協助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企業投入國際市場,進一步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鄂志寰博士
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全面復常成香港經濟復甦動力

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表示,由於地緣政治仍有不確定性,全球“滯脹”風險增加,多個國際組織均下調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面對外圍環境嚴峻,她預計香港貿易增速亦偏弱。隨着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將促進香港消費,成為引領香港經濟復甦的動力。

 

鄂志寰強調,香港必須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十四五”規劃亦全力支持香港提升四個傳統中心,以及建設四個新興中心,北部都會區建設則將會成為香港另一發展機遇,建成後,香港“南重北輕”的城市空間和經濟格局將被徹底轉變。對外方面,她認為香港亦須把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帶來的機遇,香港加入RCEP必將有利進一步推動對外貿易,亦會為香港跨境金融服務業帶來新的商機,有助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邱達根先生
香港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香港金融科技發展前景可觀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創科發展,立法會功能界別科技創新界別議員邱達根表示,特區政府早前提出科技創新發展藍圖,加上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既有龐大內需市場作支撐,亦有科創人才效應,加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優勢,均讓各界對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充滿信心。

 

邱達根回顧,過去十多年,香港科技發展從早期的應用科技,繼而加入通訊,以至往後的創新創業、與工業相結合,逐步將科技與相關產業串聯起來。他強調,香港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具備廣闊發展空間,尤其可善用法律制度、知識產權保護等優勢,推動金融科技以至周邊各個環節創新發展。他又提到,由於虛擬資產在內地仍然受到限制,香港可在“一國兩制”下助力內地推動虛擬資產發展。

 

黃錦沛先生
資歷架構「人力資源管理」跨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

雙管齊下建立人才庫

資歷架構“人力資源管理”跨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錦沛指出,人才是強化香港產業動能與競爭力的引擎。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他認為,國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對香港的創新科技產業是強心針。

 

要增強香港的人才發展,黃錦沛表示,既要招攬高質人才,也要加強人力培訓及教育。當前香港必須推動建立人才庫,可透過制訂政策規劃、優秀人才引進計劃等招攬高質人才,並完善本身的教育、資歷架構,培育本地高質素人才,更要推動多元產業發展和優質生活環境,以留住人才在香港發展。

 

黃超妮女士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加強與大灣區綠色金融互聯互通

近年香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步伐加快,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超妮表示,這將有助內地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預計未來綠色經濟投資將達48萬億人民幣。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黃超妮認為,香港可以擔當為海外資金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樑,滿足內地的綠色融資需求。她指出,內地擁有龐大高碳資產,香港可致力與大灣區合作發展國際優質自願碳市場,讓國際投資者可參與內地碳市場。香港並可加強與大灣區綠色金融互聯互通,助力大灣區綠色金融的定義、標準及產品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