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2月
中總論壇分析新局面

去年全球各地經歷前所未有挑戰,雖然新一年本港經濟仍將受疫情、中美關係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同時,“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亦為香港帶來新機遇。新年伊始,中總論壇移師網上舉行,邀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深入剖析,探討環球挑戰和機遇,討論如何開拓發展空間。
 

 

陳茂波:挑戰仍在 曙光漸現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全球經歷了艱難的2020年,各地控制疫情措施影響了經濟正常運作。內地應對疫情成效顯著,成為唯一錄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香港經濟受中美關係、社會事件、新冠疫情衝擊,估計2020年將收縮6.1%,是有史以來最嚴重衰退,亦是連續兩年負增長,乃有紀錄以來首次。勞工市場亦急劇惡化。新一年經濟轉機漸現,惟仍潛藏風險。內地經濟快速反彈,是支持香港復甦的強大後盾。特區政府將透過推動紓困措施和積極財政政策,緩減經濟下行壓力。

 

疫情令商業運作、個人消費模式出現結構性變化,並進一步邁向數碼化發展。當局將積極提升香港創科發展優勢,深化與深圳河套區合作,加強人才培育和科研資源投放,攜手促進創科產業發展。此外,疫情促使產業及供應鏈生態轉變,香港必須作好應對準備。特區政府正積極擴展自貿協定網絡,包括爭取成為第一批在RCEP生效後加入的經濟體。陳茂波續指,疫情帶動創新科技和數碼轉型,香港應加強與深圳合作,將大灣區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陳茂波在答問環節提到,今年預算案在增加開支的同時,也要保持公共財政穩健,將集中資源為受嚴重影響行業提供針對性支援。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積極推進“雙循環”發展,香港可透過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走進內循環的切入點,並在外循環發展肩負“中介人”和“促成者”角色。當局將透過一站式支援及“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為拓展大灣區和其他市場創造更廣闊空間。

 

 

錢軍:內地金融市場發展亮麗

在環球及內地金融市場方面,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談及了若干觀點。首先,他認為內地國債收益率達3%,而歐美國債只有0.5%甚至負數,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趨勢,以及中國國債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低於歐美國家的水平,有關投資較歐美國債更為吸引。

 

他續指,內地去年落實簽署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令內地企業可受惠RCEP成員較低的關稅,並清除投資歐洲國家的政策不確定性,對投資者是利好消息。香港作為連繫內地與其他國家的橋樑,當可從中受惠。此外,內地推出數字人民幣,其跨境支付應用將是帶動未來金融發展的重要元素,香港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作用,積極配合推動數字人民幣長遠發展。

 

錢軍亦提及內地股市的波動較美國為少,而日常消費行業的表現則較出色。相比之下,美國股市去年大幅波動,在十個交易日內經歷了四次熔斷更是前所未見。指數受疫情影響曾大幅下跌,但因政府採取寬鬆財政措施,指數很快大幅反彈。惟整體而言,除科技行業表現較突出外,美股表現只屬一般。疫情之下,美國一些老行業大受影響,但亦催生了新產業。當中科技公司ZOOM為表表者,股價大幅上升。港股的情況跟美股近似,科技股也是一枝獨秀。他特別提到上海科創板,其上市條件強調持續經營能力,給予尚未有盈利能力的企業也可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的機會。

 

 

汪濤: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

疫情對全球帶來深遠影響,不但對各地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打擊,不少國家在抗疫過程中,也暴露出在公共衛生、產業鏈上的脆弱性;同時亦助長了保護主義的勢力,全球化進程受阻。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期,疫情後全球消費和生產將迎來重大轉變,數字化、互聯網經濟將急速發展,傳統的消費、生產亦將轉趨線上化。

 

她續指出,去年環球經濟經歷深度衰退,但今年在疫苗面世下,各主要經濟體可望迎來復甦,預期全球經濟將由去年收縮3.5%反彈至6.3%正增長。而內地經濟更有望錄得逾8%增長,主要受惠內部消費復甦,而全球經濟恢復,亦將推動中國出口增長。

 

此外,隨着疫情緩和,汪濤預期今年中國的各項支援政策將逐步放緩,傳統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將會減速;惟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新基建”投資將繼續擴張,有效抵消前者減速的影響。而最近中國亦提出“雙循環”戰略,並以“創新驅動、科技自立”為重點之一,以應對全球化受阻以及產業重構的壓力,她認為該政策的提出十分及時,將更有效發揮內地市場的龐大潛力。

 

至於香港方面,雖經歷了疫情和社會事件雙重打擊,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穩固,今年亦錄得資金持續流入。汪濤認為,香港未來應把握“雙循環”發展機遇,繼續鞏固作為外資進入內地市場的窗口,同時積極扮演內地資金進入亞太地區的平台角色。

 

 

前瞻行業發展挑戰與機遇

論壇設有對談環節,邀請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及尚乘數科首席執行官李蕾擔任嘉賓,共同討論在當前經濟及社會形勢下本港不同行業面對的困難,以及如何開拓更多市場發展空間。

 

彭耀佳:保證環境安全 提升旅遊品質

彭耀佳表示,疫情令訪來港旅客下跌近九成,旅遊業可謂進入冰封時期。儘管如此,旅發局及業界在疫情期間仍積極部署,繼續維持香港曝光率和吸引力,冀待疫情過後能迅速復甦。面對區內其他城市的激烈競爭,旅發局在疫情期間繼續推出各項線上及線下的推廣活動,並聯合業界及社區夥伴提升香港旅遊的吸引力。

 

彭耀佳預期,疫情過後旅遊必然出現極大需求。他指出,屆時要吸引旅客重臨香港,前提是要提供安全環境;未來旅遊相關行業必須加強抗疫、衛生水平。旅發局並與香港品質保證局合作,為符合標準的業界提供認證,提高旅客和消費者的信心。這方面,他對香港業界充滿信心。

 

長遠而言,業界須爭取高端旅客,拓展“Business & Leisure”旅遊產品,並與大灣區城市加強合作,提供一程多站行程,提升香港旅遊業競爭力。他更指出,香港旅遊業直接、間接就業人數約80萬,故他期望屆時全港市民能展現歡迎態度,務求旅客賓至如歸。

 

林宣武:香港製造品牌是信心保證

林宣武認為,疫情進一步顯示香港企業急需轉型,不能再“食老本”,而工業智能化將充當轉型的火車頭,其中智能生產、食品、中成藥、精密加工等行業將最為受惠。他續指出,“香港製造”這個品牌是信心的保證,在不少外國企業眼中是高品質的象徵。而且香港在不少原材料進口方面較內地有優勢,高增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若留在香港生產,再配合智能化轉型,其實是一大機遇。

 

他舉例指,本港的百年老品牌“保心安”近年面對員工老化,生產力下滑的情況。後來公司透過與生產力促進局合作,把藥品的生產線自動化,不但生產力得以提升,舊員工也獲分配到其他新工作崗位,無需進行裁員,是典型的雙贏局面。林宣武指出,若企業想進行智能化轉型,卻又面對資金問題,其實現時特區政府有多達四、五十種不同的基金可供申請,資助十分充裕,例如BUD專項基金便提供逾400萬元資助,協助企業升級轉型及開拓內地、東盟市場等。

 

謝邱安儀:開拓線上零售 尋覓發展空間

謝邱安儀指出,由社會事件至疫情,香港零售業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困難時期。近一年半來,高昂租金仍是零售業最大負擔。一般租約以三年計算,不少零售業租戶在人流和消費均下降的情況下,仍要支付高昂租金。

 

謝邱安儀不諱言,疫情何時完結、何時才能通關仍是未知之數。除了如超市及食品的銷情較理想外,她預計今年上半年零售市道依然淡靜,特別是與旅遊相關的零售類別暫未許樂觀。

 

她坦言,過去一段較長時間,香港零售業因自由行的強力帶動而蓬勃發展,加上香港店舖林立於市民周遭,故商家創新轉型、發展網上購物意欲不高。面對當前經營環境艱難,反而促使零售業求新求變。她期望業界能轉危為機,積極拓展線上線下的跨境全渠道銷售,一方面迎合日漸普及的網上消費習慣,並可將過去自由行旅遊來港消費轉成線上購物,為零售業開拓更多發展空間。

 

李蕾:虛擬銀行帶來嶄新體驗

李蕾指出,2019年香港發出虛擬銀行牌照是一個里程碑,顯示香港不但要做國際金融中心,還要成為國際金融科技中心。一年過後,不少虛擬銀行已陸續開業,為港人帶來嶄新體驗。她指出,對比傳統銀行,虛擬銀行開戶十分簡單快捷,只需上載一些個人資料並拍照,最快五分鐘便可開戶。且因不設實體店,沒有繁瑣的人手流程,節省成本之餘,更可回饋消費者和客戶,例如提供比較高的利息。

 

李蕾續指出,香港銀行滲透率很高,95%以上的人都有銀行賬戶,但這是不夠的,因不少市民追求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服務,因此虛擬銀行有助彌補業界的不足。而虛擬銀行並不以服務大企業為定位,而是以吸納傳統銀行未能覆蓋的客戶為主,故不與傳統銀行有太大競爭。

 

她表示,今年香港虛擬銀行將推出更多創新服務,包括線上支付、線上保險等,透過大數據分析,爲客戶提供高度個人化及自動化服務。但目前業界要獲取足夠客戶數據有一定困難,期望特區政府可給予適當支援。而金管局即將推出的商業數據交流,應能進一步支持香港金融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