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倉促撤離阿富汗,引發全球權力版圖的漣漪效應,拜登政府此後的對華政策亦再次引起關注。在此轉變下,國家仍具信心穩步前行。
拜登政府在阿富汗的戰略受挫,有說美國會對中國更為強勢以挽回面子,但亦有說美國會改為與中國嘗試合作,穩住阿富汗與中東局勢,避免再度失控。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義瑞認為,無論美國打算採取何種策略,中國對美政策仍舊不變,就是希望兩國能和平共處。
經濟重心轉移 惹來美國焦慮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楊義瑞認為,欲探究中美關係,必先從時代大背景着手。他說因為經濟發達,西方在過去數百年一直主導世界秩序。即使40年前,七國集團佔世界總GDP逾60%,掛起了“富人俱樂部”的招牌,其峰會訊息廣受世界關注。但後來,隨着國家開放改革而經濟出現“彎道超車”,GDP如今已從後直追至僅次美國。再加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也逐漸佔上更多比重,所以楊義瑞指,這是國際間出現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中國之崛起,更令美國不得不為之敏感和焦慮。
2017年特朗普上台後情況更為明顯,他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繼而長期、全面地透過貿易戰、科技戰等手段打壓。為了出師有名,美國多番編造藉口,例如曾指“美國歷屆政府對華接觸政策失敗”。楊義瑞指,中美雙方根本沒必要也沒可能改變對方,這種說法完全否定了中美交往幾十年來取得的成果,也是對歷史進程無知。
此外,美方又指幫助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促成中國經濟和出口迅速增長,因此中國搭了美國便車。美國則吃了大虧,對華貿易出現巨大逆差,並造成工人失業,因此“不公平”必須扭轉過來。楊義瑞慨嘆這種說法更是站不住腳,因為美國固然為中國產品提供了巨大市場,而美國企業來華投資亦促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產業發展,但不要忘記中國也為美國跨國公司提供巨大商業機會。可見中國“入世”,美國在貿易增速上並沒有吃虧。
拜登政府對華基調不變
其後特朗普下台,儘管執行方式有所不同,但拜登基本上還是保留其前任的對華強硬立場。楊義瑞指,拜登政府以“合作、競爭、對抗”框架來定義對華關係,其中所謂“合作”只屬有限性質,“競爭”尚算中性的公平競爭,“對抗”則其實仍是美國的基調。不過,楊義瑞認為其手法硬中帶軟,比特朗普時期更為見效。例如拜登不像特朗普那般不得人心,如今會拉幫結夥動員盟友力量,恢復多邊關係,聯合起來應對中國挑戰,而非大打貿易戰。退一步說,貿易戰也沒有扭轉中美貿易逆差,而且疫情重創美國經濟,拜登更重要的任務是刺激經濟。
楊義瑞預期,美國打壓中國情況只會持續,因為中國在2030年總體經濟規模將有望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屆時如果中國繼續開放,美國想要打壓中國就不容易,因為各國都會充分利用中國市場,乘着中國的發展而發展。故此,他認為未來五至十年是兩國力量變化的關鍵期。
中國對美 願意合作 無懼競爭
至於中國對美政策方面,楊義瑞指基本政策仍是不變。中方一貫認為,良好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彼此哪怕存在分歧,但相信中美雙方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並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負有特殊責任。楊義瑞坦言,中國在目前情況下有時也是身不由己。“我們願意合作,不怕競爭,若要對抗也是奉陪到底。”
楊義瑞相信“合則兩利,鬥則兩傷”,盼美國不要故步自封,企圖用老思維對付新中國。他以近來大熱的連續劇《覺醒年代》敬告美國,希望他們也能“覺醒”,不要與昔日中國一樣犯上思想、理念、制度落後的毛病。所謂“以鬥爭求合作則合作存,以妥協求合作則合作亡”,楊義瑞認為美國不宜縱容,而他們想打壓中國則難望得逞。
香港地位特殊 依然大有可為
他更指,阿富汗變天,總統匆忙去國,重演當年南越西貢陷落一幕。這次“西貢時刻”重現,完全反映美國國際信譽崩塌,清楚說明一個地方若對美國失去利用價值,隨時可成棄子。楊義瑞指這很可能是個轉折點,證明美國想改變一個國家其實沒甚麼能力和手段。試問若連阿富汗最後也無法應付,又如何應付中國?
至於香港情況,有人擔心“大象打架,小草遭殃”。但楊義瑞指出,這些年香港都是美國賺取最高貿易順差的單一經濟體系,彼此關係可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若美國貿然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只會有如搬石砸腳,損害美國商界利益。同時,楊義瑞指香港與美國利益盤根錯節,不認為美國會輕言干涉聯繫匯率。總括來說,他指香港地位特殊,而且又是國家的一部分,在“雙循環”和“十四五”規劃發展大局中仍然大有可為。
上述內容為本會主辦的國情研習班系列:“中美博奕背景下的香港未來”之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