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矚目的世界盃將於六月開鑼,在體育競技之餘,世界盃一類國際體壇盛事往往被視為主辦國的“形象工程”,甚或帶來經濟意義。今屆世界盃主辦國俄羅斯又能否從中受惠?對其國際形象以至經濟發展有何正面效應?
陳永健: 世界盃有利推展產業多元化
世界盃舉行在即,應屆主辦國俄羅斯為賽事已投入逾百億美元,最終能否為她帶來實質經濟效益尚屬未知之數,但可望提升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及各個協辦城市的知名度;並有助該國推動產業多元化,避免過分依賴傳統的經濟支柱如石油及天然氣,長遠對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可發揮正面效應。
根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該國3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升幅加快至2.4%,結束連續兩個月維持上升2.2%的低紀錄,符合市場預期;其核心通脹年率同比亦降溫至1.8%,結束連月維持1.9%的升幅。香港貿易發展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指出,有關數據反映俄羅斯整體經濟健康,物價穩定,未見增長過急情況。
對俄制裁影響不大
縱然美國對俄羅斯部分企業實施制裁行動,觸發俄股市大跌,但陳永健指出,以俄羅斯現階段經濟狀況,制裁的影響並不如外間所說那麼大。事實上,從最近俄羅斯與美國及歐洲之間的貿易數字來看,亦未見顯著跌幅,部分板塊甚或輕微上升;兩者的出口比例同樣沒有明顯收縮,可見俄羅斯與歐美的一般貿易仍維持正常,惟部分大企業被列入制裁名單,難免對融資構成影響,也令投資者及貿易商信心有所動搖。
相對而言,市場上油價及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往往對俄羅斯的經濟帶來更直接、更巨大的衝擊。陳永健說:“俄羅斯政府洞悉油價走勢對國內經濟影響過大,故近年致力推動產業多元化,包括積極推動高新科技、建立工業園,並表態樂意參與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等,務求擴大經濟收益來源,減低對石油及天然氣的依賴。從這個角度看,俄羅斯爭取成為世界盃主辦國的最大原因,除了提升國際形象外,還期望藉此為全面推展產業多元化爭取更多籌碼。”
料可帶來150萬遊客
迄今,俄羅斯為籌辦世界盃已投放約130億美元,與上屆主辦國巴西共投入150億美元的金額相近。陳永健直言,巴西的投資額是最終數字,而俄羅斯則只是事前預算,參考過往世界盃主辦國在若干興建項目多有超支情況,預計俄羅斯最終投資額大有機會超越巴西。“單是興建位於聖彼得堡的十字架球場,俄羅斯已動用約15億美元,它將成為目前史上最昂貴的球場。此外,還有113個訓練場館和11個球場的興建和翻新,以及約60多間新酒店落成,投資金額相當大。”
但陳永健補充,並非全部費用皆由俄羅斯聯邦政府支持,尚有市政府、區政府投放資源及私人投資贊助。至於世界盃能否帶動當地旅遊業增長,陳永健表示,現時只能大致從決賽周賽事門票估算俄羅斯的收益,料屆時約有150萬遊客訪俄,而食宿、購買球賽紀念品、交通開支等項目的消費,預期約為30億美元。至於更準確的數據,相信待五月進一步掌握門票及機票的銷售情況,才能更具體估算收益。
帶動協辦城市發展
陳永健指出,舉辦世界盃不僅有助提升俄羅斯的形象,連帶舉行賽事的城市的知名度亦得以提升。“2014年的冬奧,俄羅斯只有索契一個主辦城市,今屆世界盃賽事遍及莫斯科、聖彼得堡及九個協辦城市。雖然各個城市之間的發展步伐各異,卻可透過世界盃帶動當地獲得基建投資的機會,對日後促進全國的旅遊業,以至各個參與城市尋求經濟發展和商貿合作機遇,皆有助益。”
展望俄羅斯的經濟前景,陳永健形容審慎樂觀。他指出,去年俄羅斯的GDP回升,結束2015及2016年連續兩年下跌的頹勢,而國內人均收入位列歐洲中游位置,亦與波蘭、匈牙利及葡萄牙相近,並較希臘和拉脫維亞等國家為高,正正顯示俄羅斯經濟呈現穩步復甦態勢。同時,俄羅斯對亞洲、中國及香港的出口同樣穩定,並成為香港第八大歐洲貿易夥伴,去年香港出口俄羅斯錄得28億美元的紀錄,創下歷史新高,足見兩地的商貿關係愈見密切。
陳文鴻: 俄世界盃形象效應大於經濟效應
一直以來,世界盃都能為國際足協帶來龐大收入,同時利好主辦國的經濟發展,吸引不少國家爭相成為主辦國。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表示,旅遊業增長對主辦國而言是最直接的經濟收益,大批外國球迷及遊客蜂擁而至觀賞賽事及消費,如上屆巴西世界盃,當地政府亦指出經濟利益來自遊客消費、機場客運量、就業、稅收增加、中小企業受惠和提高國際形象等不同範疇。
提升國家形象至為重要
然而,亦有不少報告引述數據指出,旅遊效應對主辦國的長遠經濟發展幫助有限,甚至賽事帶來的經濟增長不足以彌補籌辦成本。陳文鴻卻認為,旅遊效應是促進經濟的第一步,提升國家形象對俄羅斯來說更為重要。“隨着俄羅斯克服美國制裁帶來的影響,貿易發展步伐加快,普京成功連任總統等,此刻正是俄羅斯結合世界盃向外宣傳的最好時機,對其推動經濟大有作用。”
他解釋,俄羅斯仍普遍被視為不安全國家,特別是受到西方媒體輿論影響,使各國民眾對俄大多抱持負面印象,而且目前俄羅斯在國際經貿方面仍未為人熟悉,此時舉辦世界盃便可正面宣傳,有效推動長遠的經貿發展和鞏固國家形象地位。事實上,俄羅斯世界盃組委會負責人亦曾言:“難以為長期的經濟效應作出評估,最重要的是形象效應。”
西方企業贊助卻步
目前,俄羅斯估計投資於世界盃的總額已高達約130億美元,金額遠比2010年南非世界盃花費39億美元高很多。有俄羅斯經濟學家預料,以2018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年增長率計算,俄羅斯GDP增長不會超過0.2個百分點,若收支不平衡更會成為一個虧損項目。
縱觀過去多屆世界盃,贊助商合作(如運動用品和飲品)、電視轉播權、廣告、媒體版權、賽事門票以至相關衍生產品等,都是國際足協及主辦國收入來源的重要板塊。然而,近年國際足協的貪污醜聞及最近俄羅斯極具爭議的國際事件,令不少國際品牌對贊助是次世界盃卻步。反之,中國企業卻積極參與其中,中國贊助商的數目是歷屆之冠,上屆中國企業只有英利成為全球性贊助商,今屆則有萬達集團成為FIFA合作夥伴,以及成為全球性贊助商的海信、蒙牛及VIVO。
中國企業藉贊助拓市場
陳文鴻認為,外國企業退出今屆贊助商之列,主要基於西方國家某程度上仍在制裁俄羅斯,近月美英法聯軍攻擊敘利亞化武設施,令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激化,令美國倡議擴大對俄制裁範圍,不少品牌為免受到影響而盡量不參與俄羅斯世界盃。另一邊廂,中國企業對贊助今屆世界盃相對積極,陳文鴻認為箇中原因是中俄經貿關係愈趨緊密,“特別是面對美國貿易制裁,逼使中俄關係更加堅固和親密。事實上,過去中國對俄主要投資於礦產能源,近年也積極開拓和鞏固俄羅斯的消費品市場,如中國知名電商阿里巴巴正逐步擴大在俄羅斯的市場。
體現中俄關係日趨緊密
隨着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及積極對外開放、投入全球化,都提升中國企業利用國際運動盛事加快進軍世界市場的意欲。“中國企業利用世界盃對外宣傳,一方面顯示中國樂於接受國際性項目及全球化,同時加深世界對中國企業、品牌的印象,這對中國產品進入俄羅斯市場,乃至其他市場都是有利和具成本效益的做法。”陳文鴻相信,若建立起良好中俄關係,對日後中國拓展歐亞聯盟地區發展,將有莫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