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活动重温
中总论坛 2022

「中总论坛2022」圆满举行

袁武吁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双循环策略

茂波 林毅夫 邱腾华 巴曙松剖析经济前景与香港定位

蔡淑嫻 王天义 黄元山前瞻大湾区发展机遇

 

香港中华总商会日前(14日,星期五)举办「中总论坛2022」,以「新发展格局与香港角色」為主题,邀请财政司陈茂波司长担任主旨演讲嘉宾,探讨新一年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林毅夫院长、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邱腾华局长,以及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分别担任专题演讲嘉宾,剖析环球及内地经济新形势,以及香港的功能定位。

 

论坛并设对谈环节,林毅夫教授、邱腾华局长联同创新及科技局蔡淑嫻常任秘书长、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王天义主席、以及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黄元山博士,就深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香港规划发展分享意见。

 

今年中总论坛是该会年内举办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

 

袁武:全面配合国家「十四五」双循环策略

中总袁武会长致辞时表示,新冠疫情反覆,Omicron变种病毒更為全球经济增添不确定性,加上中美关係走向、国际地缘局势、环球金融市场发展等仍充满变数,為新一年经济带来挑战。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和完善选举制度全面落实,开啟爱国者治港、良政善治新局面。香港可充份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全面配合国家「十四五」双循环策略,助力内地高品质发展,也推动香港经济迈向多元化发展。

 

陈茂波:本港经济处增长轨道

陈茂波司长表示,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亦将是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年。如能成功让本地疫情尽快回稳,而外围环境没有显着恶化,香港经济在2022年应会继续处於增长轨道。

 

陈茂波强调,完善选举制度后的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已宣誓就职,香港已开启了良政善治的新篇章,特区政府将更好地与立法会同心合力,解决香港深层问题。香港也要时刻对外围环境变化保持警觉,警惕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对内地的打压,因应局势自我调节及适应。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香港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既可成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亦可成為国际循环的「促成者」,以强化本身作為中介人、试验田、防火墙等角色和功能,促进与内地和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从中获取巨大商机。

 

林毅夫:香港可发挥金融、商贸、科技相对优势

林毅夫教授就「十四五」、双循环和香港的功能定位叁方面进行分享。他指出,内地要在本世纪中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目标,到2049年人均GDP须达到美国GDP的一半。内地必须争取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年均GDP增长6%的目标。当前,中国资本充裕,应朝向资本技术密集的產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推进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正好助力有关產业形成有效集群,缔造规模经济的优势。

 

林毅夫表示,香港是国际金融、商贸及科技人才中心,在金融服务、商贸往来联繫、科技人才培育拥有优势,应结合内地珠叁角等地的製造业,以及国内庞大市场和劳动力,发挥粤港澳各自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香港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贡献,将可带动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目标。

 

邱腾华:加入RCEP助拓展经贸商机

邱腾华指出,内地於2001年加入世贸,為全球贸易注入新动力,亚洲地区於全球贸易所佔份额亦显着上升。随着RCEP正式生效,全球经贸发展重心进一步东移。RCEP涵盖15个经济体,佔全球叁分之一人口,经济总值佔全球接近叁成,预计未来10至20年,有关份额将持续增加。

 

过去数年,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争取成為RCEP一员。邱腾华强调,香港加入RCEP已成為社会共识,未来香港必须透过建立更多自由贸易协议,通过区域性、多边性的贸易协议平台,為营商者提供稳定的贸易环境和发展机遇,有助拓展香港的贸易及专业服务业,亦可让香港在参与内地双循环、内地与国际之间贸易往来的各个层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巴曙松:香港可引领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

巴曙松教授认為,香港有条件成為引领大湾区金融发展、带动创新,扮演推动内地与环球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联繫人角色。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数字货币发展,内地也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开放使用,香港也要為积极就相关发展做準备。此外,跨境理财通啟动,有助内地资本项目的跨境交易进一步开放,為香港参与跨境投资和资金互认提供新资金循环渠道。

 

巴曙松强调,大湾区拥有多体制并存、市场化主导和开放性等特质,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大湾区可借鉴欧盟「单一通行证」制度的经验,落实粤港澳叁地知识產权融合、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香港拥有对国际开放的独特优势,对国际市场动态尤其灵敏,也了解内地市场需求,可担当内循环和外循环相互连接和互动纽带。香港在债务融资、IPO市场佔有领先地位,拥有多元化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务生态圈,有条件在大湾区发展进程中引领创新,服务大湾区实体经济,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他建议粤港澳叁地积极探讨透过大数据分享和应用,推动大湾区金融持续发展。

 

嘉宾对谈:為香港融入大湾区发展建言

对谈嘉宾就如何深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香港规划发展分享意见。林毅夫表示,内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给香港庞大机遇;中美关係紧张,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转到香港上市,有助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此外,香港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将有利香港推动商贸、科技及旅游业等多方面发展。邱腾华亦指出,「十四五」规划提出香港要建设八大中心,当中香港在航空枢纽的发展潜力无限,去年虽有疫情但香港空运量不跌反升,高增值货运亦日渐倚重空运服务,加上与周边机场合作,香港可望与整个大湾区物流、基建共同发展,预期在疫情消退后,本港的空运需求将会更為殷切。

 

蔡淑嫻强调,香港要发展成為创新科技中心,除了资源和资金投入,最重要是解决用地问题。河套区连同新田科技城合共提供540公顷用地主力发展创科,并着力与深圳加强合作,鼓励本港研发机构善用深港创科合作区,本港七所大学亦有计划甚已於大湾区城市设立分校,集合大湾区创新力量,强化香港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城市的创科合作。王天义亦认同,香港拥有世界级大学和健全科研设施,可通过结合大湾区发展,促进企业主导创科產业发展,培植创科大型企业,以及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他期望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吸引世界级高端製造企业来港投资,做好绿色低碳佈局,打造完善的工业园区,并把对深圳一部分适合在香港发展的工业引到香港。

 

黄元山分析大湾区机遇对香港和北部都会区发展的重要性,认為北部都会区必须推动科创企业化发展。他建议特区政府為本地初创企业进入大湾区提供支援,例如快速获取内地知识產权认证等,支持初创企业在内地市场茁壮成长。他提到北部都会区必须推动多元產业发展,例如对接前海发展金融科技、中部的生物科技、以及莲塘的食品科技等,才能把区内整体產值做大做强。

 

王惠贞副会长主持专题演讲答问环节,蔡冠深永远名誉会长担任对谈环节主持。鉴於疫情关係,今年论坛於线上进行,演讲嘉宾和参加者透过视像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参与活动的中总首长尚包括李应生、杨华勇、胡晓明、谢涌海、张学修副会长,胡经昌、林广兆、林铭森、陈幼南、方文雄、刘铁成荣誉会长,以及该会立法会代表廖长江议员,联同一眾常董、会董及会员,工商团体领导,本地、内地及海外友好商会领导,工商专业人士等逾2,000人。

 

香 港 中 华 总 商 会

2022年1月17日

 

 

2022中总论坛演讲及对谈精华

 

欢迎词

袁武先生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 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反覆,近期Omicron变种病毒亦為全球经济增添不确定性,加上中美关係走向、国际地缘局势,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息率走势、以至环球金融市场发展等仍充满变数,為新一年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 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和完善选举制度全面落实,本港社会逐步回復稳定,开啟了爱国者治港、良政善治新局面,為香港踏入新一年提供稳定社会环境,聚焦经济民生发展。此外,内地经济显着復甦、外围环境好转,均為香港经济带来正面支持。
  • 在国家全面支持下,香港可充份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并透过争取加入RCEP,进一步扩展区域经贸合作空间,发挥香港作為联繫内地与东盟和周边地区的桥樑功能,全面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双循环策略,助力内地高品质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香港经济迈向多元化发展。

 

主旨演讲

陈茂波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

全球经济形势

  • 疫情的威胁挥之不去,打击了经济復苏的步伐。通胀压力亦因经济復苏,以及供应瓶颈而明显增加。 内地
  • 经济基本面坚实,而「十四五」规划下的改革措施将促进国家长期发展,预料经济会维持在合理增长区间运行。

 

2021年香港经济表现

  • 2021年,香港的復苏动力一直维持强韧,全年的增长可望达到6.4%。 失
  • 业率显着下跌,由去年年初7.2%的高位大幅回落至最新的4.1%。
  • 政府已觅得在未来10年可兴建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土地,并会争取未来10年约10万个私营房屋单位的用地。

 

香港经济发展前瞻

  • 儘管外围环境仍有不少挑战,但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復苏,应可為香港的出口带来支持。
  • 如果能成功让本地疫情尽快回稳,而外围环境亦没有显着恶化,香港经济在2022年应继续处於增长的轨道上。
  • 完善选举制度后的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已宣誓就职,揭开香港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的新一页。特区政府将能更好地和立法会同心合力解决香港的深层问题。
  • 香港也要时刻对外围环境变化保持警觉,警惕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对内地政治、科技、贸易和投资方面的打压,因应局势自我调节及适应。
  • 香港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时,既可成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亦可成為国际循环的「促成者」,以强化本身作為中介人、试验田、防火墙等角色和功能,促进与内地及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从中获取巨大商机。

 

专题演讲及对谈环节

林毅夫教授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 内地要在本世纪中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目标,到2049年人均GDP须达到美国GDP的一半。
  • 内地提出「双循环」发展策略,凸显製造业已达到很大规模,要提高收入水準,必须扩大国内循环和提升服务业的比重。
  • 中国应把具有比较优势的產品出口到国际市场,而从国际市场进口中国没有比较优势的產品。
  • 现在中国资本充裕,应发展资本技术密集的產业,「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推进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正好助力有关產业形成有效集群,缔造规模经济的优势。
  • 香港在金融、商贸,科技人才拥有比较优势,应结合内地珠叁角等地的製造业,以及国内庞大市场和劳动力,发挥粤港澳各自的优势,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 香港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贡献,将可带动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目标。
  • 「十四五」期间,内地经济年均增长达6%。内地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将会带给香港庞大机遇。
  • 中美关係紧张,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转到香港交易所上市,将会巩固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 香港须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这将有利於香港推动商贸、科技及旅游业。

 

邱腾华先生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

  • 二战后至上个世纪末,全球贸易主要由发达地区带动,欧美地区是主要出口国和消费国;同时,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在此时期相继订定及成立,形成以自由贸易带动的经济发展主流。
  •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為这个主流增添新动力,全球经贸活动更加蓬勃,国家也履行世贸给予的许多条件,让国际贸易大饼持续扩大。
  • 2018年美国掀起贸易战是一个转折点,互相施加关税平均為18%至20%,对自由贸易来说是倒行逆施。越来越多非贸易元素左右自由贸易,令许多世界贸易议题难以取得共识。
  • 当前全球经贸发展重心东移,不仅是中国,也包括东盟以至整个亚洲地区,其最佳展现就是RCEP。RCEP涵盖15个经济体,包括东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等,佔全球人口叁分之一、经济总值佔全球接近叁成、贸易总额所佔比例更超过叁成,预计未来10至20年,相关份额将会持续增加。
  • RCEP本身专注於贸易,性质单纯 ,主要為贸易相关条款如產地来源的一致性、逐步全面消取关税、清关的便利性等定下路线图,推动协议内成员达至较自由的经济地区。
  • 香港在过去数年一直致力争取成為RCEP的一员,并积极建立更多自由贸易协议,通过区域性、多边贸易协议作為平台,為营商者提供更确实和稳固的贸易环境。
  • 香港加入RCEP,将有助拓展贸易及专业服务业,并在应对和参与内地双循环、内地与国际之间贸易往来的层面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巴曙松教授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 在国际和内地金融新形势发展下,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将更為突出,有条件引领大湾区金融发展、带动创新,担当全球绿色金融市场的纽带角色。
  • 全球主要经济体均积极推动数字货币发展,内地即将展开的冬季奥运会也将首次开放予海外人士使用数字人民币。数字货币的使用有助降低市场监管的复杂性。香港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為积极参与推动数字人民币发展做準备。
  • 香港在发展绿色碳金融方面有着庞大机遇。香港本土市场规模虽然有限,惟拥有广泛跟国际标準接轨的监管框架和產品开发渠道,不仅服务香港本土市场,也為包括整个庞大国际市场提供所需服务。
  • 跨境理财通的啟动允许零售投资者直接参与跨境投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有助内地资本项目的跨境交易进一步开放,可说是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和资金互认以外的新资金循环渠道。跨境投资也将成為塑造中国未来资產管理行业新格局的重要动力。
  • 粤港澳大湾区正积极推动共建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大湾区拥有多体制并存、市场化主导和开放性等特质,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大湾区可借鉴欧盟推动 “单一通行证” 制度的经验,落实粤港澳叁地知识產权融合、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港澳地区拥有对国际开放的独特优势,对国际市场动态尤其灵敏,也了解内地交易市场的需求,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正可担当内循环和外循环之间相互连接和互动的纽带角色。
  • 粤港澳大湾区正迈向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香港在债务融资、IPO市场一直佔有领先地位;香港拥有多元化金融產品、加上拥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生态圈,有条件在大湾区发展进程中引领创新,服务大湾区实体经济,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為绿色投资奠定基础。在信息金融时代,粤港澳叁地应积极探讨如何透过大数据的分享和应用,推动大湾区金融持续发展。

 

蔡淑嫻女士 科技局常任秘书长

  • 本届特区政府以发展创科為重点,已投入1,300亿元,包括推动研发、科技基建、人才培养及鼓励社会应用科技。
  • 香港创科及再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土地,科学园、数码港已不敷应用,而河套区连同新田科技城可提供540公顷土地用於创科发展。
  • 近年亦推出不同资助计划,鼓励更多本地、内地及海外的科研或再工业化项目落户香港。
  • 在推动深港创科合作方面,深港亦同意商讨联合政策包,透过一些政策优惠,鼓励更多研发机构利用一河两岸的优势,加强双方的创科合作。
  • 香港七所大学亦有计划或已於大湾区城市设立分校,科学园亦於深圳设有分园,一方面让本港初创在大湾区有落脚点,并可集合整个大湾区的创新力量,继而促进大湾区成為创科要塞。
  • 继续致力推动包括人流、物资流、数据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发展。在物资流方面,香港的大学可独立申请将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转来香港做研发工作;资金流方面亦有所突破,现时内地的研发资金可过河来香港,过去4年已有累计逾4亿的资金来到香港的大学或研发机构开展不同研究项目。

 

王天义先生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 香港拥有世界级大学,健全科研设施,结合大湾区发展,香港拓展创科產业有一定优势。 香
  • 港科研成果產业化能力不足,与内地的创科领域互动不够,绿色低碳发展也不足。
  • 推动香港创科发展,当局须促进企业主导创科產业发展,培植创科大型企业,以及聚焦绿色低碳发展。
  • 推动香港再工业化,当局须吸引世界级高端制造企业来港,做好绿色低碳佈局,打造完善的工业园区,以及把对深圳一部分适合在香港发展的工业引到香港。

 

黄元山博士 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

  • 深圳推动生物科技发展,目标是於2025年达致2000亿元產值。如要借鉴上海、新加坡等发展目标,香港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生物科技的產值便要达到每年1000-3000亿元左右。
  • 北部都会区必须推动科创企业化、大企业化发展,才有机会把產值做大做强。大湾区是北部都会区发展的切入点。如果大湾区的机遇是释放市场准入、认证等,就有机会通过大湾区的桥头堡和河套制度的创新,让企业赚取利润,才能创造高薪职位,扩大北部都会区產值。
  • 北部都会区必须推动多元產业发展,不能仅靠一个產业支撑几千亿的產业总值。香港必须在八大中心里面选择,例如创意產业。我们建议推动成立政策局,规划相关產业发展蓝图,通过科技创新,创作新的產品,才能提升產值和收入。
  • 北部都会区可对接前海发展金融科技、中部对接生物科技发展、以及西部莲塘的食品科技等,透过科技提升既有產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