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0年8月
後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关键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逾半年,不仅危及生命健康,亦令经济陷入衰退阴霾,各行各业艰苦经营,復甦看似遥遥无期。当下疫情依然反覆不定,香港以至内地的经济如何迎难而上,早日走上復甦之路?
 

 

鄂志寰:疫情带动新经济模式 為復甦提供动力

近月香港的疫情反覆,当局早前再度收紧检疫和社交距离限制等安排。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直言,市场对香港经济前景及未来本地消费的看法趋於谨慎,料全年经济下行趋势难以扭转。不过,由於近期资金持续流入,在中长期将是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关键。

 

鄂志寰表示,今年4、5月份访港旅客人次大跌99.9%,酒店入住率只有35%左右;而上半年零售销售亦按年大跌33.3%,由此引致失业率大幅上升。可见疫情及各项限制措施持续,令旅游、零售、酒店、餐饮和会展等大受衝击,料会影响下半年经济復甦的能力和空间。“早前财政预算案及两轮‘防疫抗疫基金’推出了一系列支援措施,规模接近本地生產总值约10%,当中包括為期6个月的保就业措施,為相关行业及从业员提供若干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的影响。”

 

金融科技崛起 创科医疗潜力巨大

在疫情持续下,鄂志寰相信金融科技势将成為银行及金融业发展的重点。“金融科技的覆盖范畴广及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端运算和大数据等,有助业界更好地服务不同客户需求,加上线上服务有助省却在分行处理各项服务的成本,预期待疫情过后仍会获得长足发展,有利香港金融业的长期稳健推展。”她续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展,理财通及其他跨境支付等措施将相继推出,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金融科技加强合作,扩大发展空间。

 

此外,疫情亦促使教育和餐饮等传统行业引入新科技,以保障其產品和服务能确切配合需求,亦為科技、医疗、线上教育及外卖速递等行业,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其中科技和医疗更是21世纪发展潜力最大的两个行业。在5G、人工智能、机械人和大数据等急速发展下,将进一步提升人类生活质素和企业生產能力,亦有助降低生產和服务业成本。例如线上教育可让老师和学生打破地域界限、降低交通和场地成本,并增加上课弹性等,属多赢方案。”

 

至於医疗方面,鄂志寰认為在科技发展带动下,未来可望解决更多有关生命和疾病的问题,加上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化带来新的医疗需求,不但為行业带来新机遇,也為全人类带来福祉。

 

资金持续流入稳定信心

展望香港的经济前景,鄂志寰预期短期内仍会受疫情变化,以及检疫、跨境往来、限制聚集和社交距离等措施的影响。由於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加上全球主要央行实施超宽鬆货币政策和特区政府推出巨额财政措施,料可為下半年经济带来若干支撑,惟难以改变全年经济下行的总体趋势。

 

中长期而言,她认為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关键将繫於两大因素,一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职能发展,二是各支柱行业的发展。“自今年以来,香港股市表现与全球主要股市基本同步,近期港元匯率持续偏向强方兑换保证,表明资金持续流进香港市场,反映国际投资者对高质量金融產品的强烈需求,也对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信心。”

 

疫情受控助内地有序復甦

至於内地的经济发展,鄂志寰指出,内地自3月下旬疫情逐渐受控后,再未有爆发第二波疫情,加上当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要求灵活适度,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有效支持復工復產,令内地经济於一季度实质同比下跌6.8%后,录得显着改善,并於二季度同比上升3.2%。“内地经济有序復甦,加上疫情持续受控,对经济信心、消费和投资,以至就业市场均带来正面支持。”

 

她续称,内地在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產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為经济回升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如远端办公、线上教育、智慧施工、无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化解现实生活的一些堵点及难点。另外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此外数码经济、智慧製造、生命健康等新產业亦形成了更多‘增长极’,料将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重要支撑,有利推动内地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邓希煒:转型变通 迎疫症后经济復甦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各行各业面对着不同的挑战和难关。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邓希煒表示,难以预计本港经济何时復甦,现时部分服务业如旅游、零售和饮食业等都在艰苦经营,但高端服务业如金融业则有望趁机加速数码转型。

 

零售、饮食、旅游艰苦经营

面对政府因应疫情而不断提升防疫措施,零售和饮食业的生意饱受打击。邓希煒指出,政府早前推出的“保就业”计划、部分地產商和业主亦尽量减租,希望能减轻企业负担,但因疫情的不确定性,受衝击的行业恐怕要“捱”一段时间。他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鼓励受影响的行业应积极转型,例如饮食业增加外卖服务,即使没有顾客光顾的时候仍有生意可做;零售业则积极开拓网上购物平台。

 

旅游业亦是重灾区之一。邓希煒指出,旅游业是本港四大行业之一,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等,但只佔本港GDP约5%,对整体GDP影响不大,但僱员人数比例超过10%或以上,故政府需要关注就业保障的问题,特别是部分依靠旅游旺季而工作的人士。邓希煒预计:“旅游业要出现转机,需要待疫苗出现并普及化,方可减轻旅客的恐慌。乐观来看,可能要待一年以后,旅游业才可望復甦。”

 

疫情加速去全球化

反观金融业,邓希煒乐见近期业内加大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加速行业的数码转型。他指出,金融行业一直有较多资源和空间作多方面发展,疫情亦驱使业界加快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过往业界对需要克服政府规管的限制而推行数码化感到却步,但疫情令大眾对数码化的需求增加,业界為了迎合市场亦要积极投入发展。”在美国生活多年的邓希煒坦言,特区政府对个人私隐安全的监管较其他地区和国家严谨,往往窒碍金融科技的发展,他期望在业界和政府互动下,私隐保障和数码发展能取得更好平衡。

 

综观香港的经济状况,邓希煒认為相较其他国家,所受的衝击较少。“香港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同时受外贸波动和内地经济的影响。虽然近期中美关係紧张產生许多不确定性,但外国投行依然看重中国市场,而香港法制完善,仍然担当着重要的金融中心地位。疫情加速去全球化趋势,邓希煒认為香港的定位在中长期会受此趋势影响,故需寻求新发展和新定位。近年香港约八成的上市公司是内地资本,而投资者亦重视东南亚市场,他相信未来香港可定位為亚洲金融中心。

 

扩大内需属应急

另一方面,疫情对内地经济同样带来衝击。内地今年二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较前攀升0.9个百分点至6.2%,创歷史新高。邓希煒指出,内地人口流动较大,城镇就业情况较為复杂,实际失业率应该较统计所得為高。今年“两会”注重稳就业、保民生,他认為,工业和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若这两个行业復甦,对就业率和经济復甦大有帮助。

 

“内地积极推出不同的政策支持企业復工復產,同时在工业方面更着重发展内需。中国地广人多,扩大内需消费能增加消费和就业。”邓希煒又以旅游业為例,指疫情“大流行”属全球性影响,但内地幅员广阔,可以推动境内旅游。

 

长远须发展高端產业

邓希煒引述柏克莱加州大学(UC Berkeley)的Enrico Moretti教授的观察:在美国,当一间高科技公司聘请到一个职位,随即產生五个新增职位(When a high-tech company hires one person, five other new jobs follow.),并认為这个观察同样可以套用在内地:“科技行业可带动其他行业增长,如开发5G技术需要建立相应讯号发射塔,便可带动基础建设的发展和投入。”他强调,扩大内需、復工復產只是短期应急措施,要长远令经济復甦,关键还在於高端、科技產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