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8月
古典音乐盒之魂

拉动古老的发条,偌大的木箱中,音筒随即徐徐转动,小钢片在音符之间跳跃,奏起一曲曲清脆悦耳的乐章,彷如时空交错,置身十九世纪欧洲的艺术殿堂。这里说的是沉墨寧收藏的瑞士古典音乐盒演奏时的光景。百多年前的工艺珍品,至今依然精确运转,完美演奏出一闕闕优雅乐章,瑞士的工匠之魂,委实令人惊叹。

 

机缘巧合 与音乐盒结缘

说起音乐盒,一般人的印象可能是小巧玲瓏的摆设,但沉墨寧的收藏,却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皆因其藏品中,体积媲美小型钢琴的比比皆是,而内里更宛如一队小型交响乐队,钢琴、簧管、敲击、皮鼓一应俱全,故此演奏时,每每洋溢着古典音乐的浪漫。沉墨寧本从事鐘錶行业,也是城中知名古董木雕收藏家,数十载下来,收藏了二万多件手工精湛的珍贵木雕。那缘何会与音乐盒结缘?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五年前参加了一场拍卖会,当时碰巧在拍卖音乐盒,一听之下,其天籟似的音色顿时令我着迷,而更重要的是,其製作原理竟与鐘錶一模一样,我顿时大感兴趣。自此醉心研究其歷史,也开啟了收藏之路。”短短数年,沉墨寧“上穷碧落下黄泉”大举从世界各地搜罗古典音乐盒,藏品至今已有四百多个,佔传世作品达六成之多,其决心与热情,实在令人叹服。

 

价值连城 当年可换城堡

沉墨寧收藏的音乐盒,大部分為1840至1895年间在瑞士製作,最“年轻”的也经歷百载风霜。沉墨寧娓娓道来这段歷史:“瑞士向来以鐘錶装配闻名於世,但各类零件却依赖进口。十九世纪时欧洲政局纷乱,各地战争不断,令瑞士的鐘錶零件供应大受影响。无奈之下,一眾鐘錶工匠忽发奇想,转型製作与鐘錶原理相同的音乐盒,遂留下了一批堪称工艺奇珍的古典音乐盒。”

 

这些音乐盒设计精细,製作期往往以年计,且為全手工製作,价格绝非寻常百姓可负担,当时可拥有这些音乐盒,是上流人士的身分象徵。沉墨寧指出,其藏品中有一台B.A. Bremond瑞士製音乐盒,由当时一位英国爵士委託製作,他出手阔绰,承诺以一个中小型城堡為报酬,最终工匠足足花了十年时间方製成,“这个音乐盒当时可换一座城堡,最终我以20多万美元拍得,在香港连一个厕所也换不到,相当划算吧!”

 

满载歷史和故事

谈到最喜爱的藏品,沉墨寧坦言难以取捨,因每个音乐盒背后皆有其故事,每个均属独一无二的珍品。“例如这个音乐盒,我当时一听便十分惊讶和激动,因我收藏的音乐盒共有二万多首乐曲,那是唯一的一首中国音乐,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茉莉花》!后来翻查资料,原来1872年意大利有个歌剧,当中一幕带有东方色彩,故特别选用了一首中国歌曲,当时称為《江苏民谣》,自此这首曲便传遍欧洲。”

 

琳瑯满目的藏品中,更有一个属拿破崙四世所订造,设计上刻意加入了波拿巴王朝的象徵 – 雄鹰和蜜蜂,满载皇室色彩。又因拿破崙四世喜欢吹口哨,因此每首乐曲均会以口哨声為前奏。此外,还有一个属美国着名金融家J. P. Morgan所拥有,后来传到曾孙一代,苦於音乐盒损坏而不懂维修,后来得知沉墨寧不仅热爱收藏音乐盒,且善於维修,遂欣然割爱,以十分相宜的价格将祖传音乐盒相让,唯一条件是需好好保存。

 

望设博物馆 流芳后世

沉墨寧笑言自己“五音不全” ,虽时常置身乐韵縈绕的环境中,但对这些乐曲的研究涉猎不深。他认為这些音乐盒记录了十九世纪欧洲两万多首乐曲,当中或有已失传的沧海遗珠,亦未可知。他期望将来可与音乐学院的专家合作,一同发掘这个欧洲音乐史宝库。

 

他还有个愿望,就是设立一座小型博物馆,把歷年收藏的清代木雕及欧洲古典音乐盒一同展出,分别呈现中西文化最精緻一面,若可成事,定必成為艺术界一时佳话。“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设此博物馆最适合不过。若政府方面有此意向,我愿借出甚至无偿捐出藏品,以促成此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