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預算案秉承特首理財新哲學

香港如果繼續不思進取,寄望中央政府不斷給予優惠措施,只會開始踏入倒退的深淵。

 

新年度財政預算案秉承了特首的理財新哲學,減輕問題因延後處理而承受額外的財政負擔,做到“急民所急”的效果。預算案亦提供財政資源,全面落實行政長官首份《施政報告》的各項政策,也為香港配合國家經濟發展和未來走向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提出具長遠效益的政策措施。

 

“派錢”不能轉移視線

然而,個人不贊成“派錢”,始終此舉不能為政治爭議轉移視線,派多派少也會引起爭拗。即使庫房錄得龐大盈餘,也應該投資於香港的長遠發展和社會民生建設方面,例如再工業化、發展創意產業,使經濟更趨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盈餘亦可幫助有需要人士,例如支援罕見病和癌症病人的藥物開支,以及應付未來人口老化等的開支。

 

預算案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對創新科技的投入。500億元不但為創科基建預留一定資金,也有推動創科轉化的實際鼓勵。唯一問題:是否足夠?反觀鄰近的新加坡政府,將1% GDP用於研發開支,私人公司投放在研發開支就更多,達1.3% GDP。該國亦已訂定未來目標,把研發開支提升到佔3% GDP以上,勢與歐洲國家瑞士和瑞典看齊。事實上,新加坡政府早於2016年已推出五年計劃,投放190億坡元,即約1,138億港元在科研、創新及企業方面。

 

500億起動創科發展

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統計,該國現有3.74萬間跨國公司進駐,超過一半公司是以新加坡為管理亞太區業務的據點。相比之下,香港只有8,225間在香港設立業務的海外及內地的公司,而政府以本屆五年任期結束前倍增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至1.5%,只能說是個開始。500億元未必能夠在短短數年間見到顯著成效,但作為追趕全球創科浪潮的起點,算是提供了很基本的投資。不過,支持創科發展不一定用錢,減少收入如加強稅務優惠方式支援也可。

 

香港要發展成為特首口中的“新矽谷”,成敗關鍵因素之一,是要吸引大量的創科人才。早前政府成立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以制定全面的人力資源策略,推動香港進一步發展高增值及多元經濟。但若策略離不開釋放婦女勞動力、延遲退休年齡及輸入人才這幾道板斧,以應對香港人口老化而帶來的人才和勞動力不足問題,未免欠缺宏觀角度,政策方向也未能對焦。環顧世界各地,最有效和快捷的應對方法,應該立刻坐言起行,想方設法,搶奪人才、爭奪年輕的勞動力,制訂廣泛的一般性移民政策,而不限針對性輸入人才,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可持續的推動力。

 

搶奪人才需軟硬件

近年,中國內地和新加坡都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和留學生,以深圳為例,2010年已推出“孔雀計劃”,吸引大量海內外的創科人才,不惜以銀彈政策資助這些人才,包括提供獎勵補貼、保健待遇及子女學費減免等。新加坡則與中國企業合作培養科技專才,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阿里巴巴共同研發人工智能。然而,由於香港較少人接觸中下游研究,結果是欠缺合適的創科生態和環境吸引,甚至留住人才。

 

預算案預留了100億元支持建設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創新平台,以及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項目,雖然有助吸引世界頂尖科研機構與大企業落戶,匯聚優秀的科技人才來港。不過,人才來港也要有相應的軟硬件配合,例如房屋、子女教育、居住環境等,讓這些人才專注研發工作。上述種種都有待政府提供切實的答案。

 

不思進取墮倒退深淵

早前立法會四個事務委員會前往粵港澳大灣區進行職務訪問,相信不少同行的議員在參觀內地的創科和智慧城市建設時,都深切感受到國家的創科發展及科技應用一日千里,各市政府的態度積極進取。相對來說,香港的處境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與內地城市競爭之餘,也可合作共贏。如果繼續不思進取,寄望中央政府不斷給予優惠措施,只會開始踏入倒退的深淵。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