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以最廣闊視野迎大灣區新時代

大灣區是要為粵港澳開闢一個新時代,並為香港的發展創立新里程。

 

在萬眾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之際,最近立法會大會會議上亦有議員提出議案討論“加強區域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並吸引了不同黨派多達14名議員提出修正案,表達對大灣區的期望和建議。最終原議案連同七個修正案獲得通過,當中包括本人的修正案。特區政府在聽取議員意見之餘,承諾會繼續聽取各界意見,使政府措施能更切合持份者的需要,有助他們把握大灣區機遇。

 

首要協助港人認清大局

這個對香港未來發展至為關鍵的發展宏圖,社會各界都應該多討論,透過官民攜手共建大灣區。不過,一般市民大眾對大灣區仍是不甚了了,一些民調結果更顯示,本港年青人有過半未曾聽聞大灣區計劃。故此,本人的修正案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聚焦於大灣區的宏圖及特點,以助港人認清大局,並促請特區政府帶領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和中小企以最廣闊的視野和開放的態度積極投入大灣區發展;第二部分則促請政府採取適切的政策措施裝備,支援港人把握大灣區的各種新機遇。

 

在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的輝煌歷史中,香港與廣東省由“前店後廠”開始已不斷優勢互補。今天的大灣區計劃固然繼往開來,但絕非新瓶舊酒。只要放眼國家戰略開放的大局,以及“一帶一路”這個劃時代的國際區域合作,便會知道大灣區構想與國內外的大時代相輔相成。它是要為粵港澳開闢一個新時代,並為香港的發展創立新里程。

 

政策助把握多元化機遇

去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簽訂的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已就大灣區的發展宏圖載列了清晰概念。簡單來說,大灣區將透過完善及創新區內的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三地合作,推動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協同發展,以求突破彼此的發展瓶頸,讓大灣區晉身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以及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並呼應國家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發展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故此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將是前所未見、極多元化。除了在創新科技、金融、航運貿易、專業服務等經濟範疇方面會謀求突破發展,區內還會加強在交通、生態環境、醫療、教育、旅遊等各方面的合作和產業發展,本文不再贅述。

 

但是要落實這些大灣區宏圖,難以唾手可得、一蹴而就,而是亟需各持份者同心同德,積極參與和協調。當中包括需要在區內行政體系、關稅、法律制度等方面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以創新思維促使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真正高效便捷流通。故此,必須避免公眾因為不了解或誤解,而錯用懷疑或狹隘的心態來看待這個對香港未來發展至為關鍵的計劃,固步自封。舉例來說,當日少數立法會議員就視大灣區為對香港的危機,或只顧以香港為大,在修正案把大灣區“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目標也省去,或指明創科產業必須“以香港為首”,甚至連CEPA下推行多年的專業資格互認亦不要;最終這些修正案都沒有得到立法會通過。

 

事實上,相信目光夠遠大的人對將來的發展都不會只從本港着眼,而是放眼至佔地50,000多平方公里、人口逾6,000萬、GDP近14,000億美元,媲美韓國、超越澳洲的大灣區。更何況,大灣區將是面向東盟的平台及“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現時社會上有少數聲音批評這種說法是矮化香港,令香港失去特殊的位置和優勢,這完全是罔顧大灣區本身的設計重點——就是要在“一國兩制”下互補優勢,包括善用香港高度國際化及自由經濟等特殊優勢。說穿了,這些批評另有目的,旨在挑撥大家對抗與內地經濟融合的情緒。

 

適切支援青年及中小企

本人修正案的第二部分則因應大灣區的多元化機遇,在創科、金融、貿易、司法、環境、醫療方面提出多項建議:例如港方應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全面對接,深化優勢互補發展創科;應爭取大灣區全面放寬對香港專業資格認可;應強化香港跨境電子商貿平台的功能,及爭取給予大灣區港人港企國民待遇等,並且說明不應限於這些建議。因為大灣區的生命力強,發展迅速,新消息更是令人目不暇給,例如近期黃埔區、南沙區正擬向港澳的高端人才批出“人才綠卡”;廣東自貿試驗區亦擬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大眾都拭目以待大灣區規劃出台,中央及三地政府會有更多新思維及政策措施,來扶助粵港澳進入互利共贏新時代。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