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果斷另闢途徑增加土地供應

面對嚴峻的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政府須提升效率,加快落實《施政報告》內的相關措施。

 

近半年以來,香港社會承受着無止境的暴力所威嚇,特區政府竭力地止暴制亂,但社會上的深層次矛盾仍需積極有為地處理。尤其很多市民面對因土地缺乏,以致房屋供應不足、樓價高企而無法“上車”和“上樓”的嚴峻民生問題。今年《施政報告》繼續把重點放在房屋和土地供應方面的工作,是對症下藥的做法。房屋不是簡單的商品,是市民的適切居所,亦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這也是現屆政府的房屋政策定位。

 

議會停頓無法審議撥款

然而,立法會綜合大樓於7月1日遭到暴徒大肆破壞後,議會內大量工作被迫停頓下來,包括數十項涉及社會民生的撥款申請,當中涉及約1,000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預計可提供約15萬至26萬個房屋單位,七成為公營房屋的“明日大嶼願景”填海工程研究撥款,至今未有提交日程。立法會恢復會議後,雖然已經首要處理涉及社會民生的撥款申請,但其他涉及土地供應和建立土地儲備的建議,在其他會議討論時早已遭到拖延,預料在財務委員會獲得撥款並不容易。因此,若要盡快解決市民居住問題,就必須另闢途徑,果斷處理。

 

新發展區供應難救近火

現時,本港有約1,300公頃棕地,當中有逾58%即約760公頃是散佈在新界鄉郊各處,分佈不但零散,且形狀大小不一、缺乏基建支援。如要發展,需時回收和清理。政府已經規劃和正在推展的項目,例如新發展區古洞北和粉嶺北、洪水橋及元朗南合共約340公頃,以及新界北策略發展區約200公頃棕地。可是,新發展區最快於2023-2024年才可供首批私營房屋居民入住,公營房屋居民則最快於2026-2027年才能遷入。對於急欲“上車”和“上樓”的市民來說,可謂“遠水不能救近火”。

 

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發展棕地普遍獲得市民的支持,政府可以藉着於今年底前完成的新界棕地作業的分佈及現況的研究報告,盡快優先確定新界北約200公頃棕地的發展可行性,以及盡快物色約760公頃棕地之中,具發展潛力和可供優先發展的棕地群。除了全速推進棕地發展之外,有關洪水橋新發展區和元朗南以多層大廈容納棕地作業的發展亦應盡快展開。

 

保棕地作業者生存空間

面對棕地作業者質疑有關物流等行業不宜在多層大廈運作,以及租金負擔較一般棕地高昂,直接影響他們的生存空間,政府應要果斷透過財政支援措施,以及利用法定權力收回包括棕地在內的私人土地,用作公共用途,以加快推展洪水橋新發展區前期工程及第一階段工程,以發展安置屋邨和多層大廈。《施政報告》提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為公共用途而收回所需的私人土地,可以讓市民知道政府在短、中及長期開拓土地的計劃。

 

另外,去年我提議政府推出“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先導計劃”,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在公私合營的項目中將“港人首置上車盤”擴大至整體公營房屋的興建策劃。及後,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其中的發展方向和原則,包括不少於六至七成須用作興建以資助出售房屋為主的公營房屋。然而,輪候公屋時間已長達5.4年,最新公佈的申請數字更升至25.75萬宗,若要追近三年“上樓”的原定目標,就必須大刀闊斧把“先導計劃”用作興建公營房屋的數字定於不少於七成。

 

土地共享可更大膽進取

政府早前公佈了“先導計劃”的框架,預計將於2020年初起接受申請。但“先導計劃”以150公頃私人土地為可批核上限,對比目前各大型私人發展商擁有不少於1,000公頃的新界農地,先導計劃可以再大膽進取一些。由於所有城規和其他法定和行政程序繼續適用於“先導計劃”,現又多了一個顧問小組全面審視申請,土地何時可供發展以紓緩港人“上樓”需求,仍然不太明朗。

 

面對嚴峻的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政府須提升效率,加快落實《施政報告》內的相關措施,主導發展在短中期內覓得更多可以興建公營房屋的土地,同時透過“運輸基建先行”的原則,盡快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