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引入失業援助金必須三思

當局應該多聆聽市民的聲音,按形勢所需不斷優化政策措施,更貼地及更有成效地為民紓困,自然可以減少民間躁動。

 

在這場新冠病毒世紀疫症下,全球經濟去年陷入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香港的就業市場亦應聲進入寒冬。不少基層和中產家庭因而已經多個月收入大減甚至零收入,要節衣縮食,甚至有人被迫首次嘗到露宿滋味,對於能否捱過“疫境”感到絕望。故此,加強支援他們可謂本港社會官、民、勞、資各方不言而喻的共識。在三月中的立法會會議的議程上,亦有一項主題為“支援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士”的議員議案,並且議案在修正後獲得多個黨派的議員支持及通過。不過,議案中最受外界關注、有關設立失業援助金的建議,本港整體社會其實仍須三思。

 

通過議案惹關注

當日我在該項議案辯論發言時,已經特別提出大家對失業援助金這類較複雜和對整體社會有深遠影響的建議,應該先考慮清楚才決定。簡單來說,本港應否架床叠屋,在失業綜援制度之外另設失業綜援金已經甚具爭議。提議訂立失業援助金者,很多是詬病失業綜援有標籤效應或是申領門檻過高。但若是為了某些人的標籤而另設一個制度,豈不是反而會強化社會對綜援的標籤嗎?若是真的認為社會已存有嚴重的標籤效應,致力消除這標籤豈不才是積極正面,亦是對綜援申領者公平的做法嗎?

 

在這個議案,有議員提議設立失業援助金,有的指明是“臨時的短期的”,亦有指明是“上限九千元,發放期為六個月”的“失業及停工現金津貼”。但試想,若這個失業援助金屬長期,如何達致可持續性呢?是否要仿照外國經驗,在香港引進多一套勞、資供款的制度?若由政府派發的短期失業援助金,那麼是訂一套較寬鬆的資產門檻,或是失業者都有份呢?雖說是“短期”,但是失業率回落的速度難料,政府當局早前亦表明以現時的情況估計,難以樂觀失業率能在三年之內重返5%以下,更何況疫情亦有可能再反覆,屆時通過設立“短期”失業援助金的議員是否仍能堅持要它維持是一項短期措施?抑或最終“短期”可能會變“中期”甚至“長期”?

 

關鍵問題未解答

事實上,現時社會已經有聲音提出失業援助金將來應過渡為恆常計劃。兜兜轉轉,社會仍然要面對如何達致失業援助金制度可持續的問題。但是在辯論中,均未見這些關鍵問題得到圓滿解答。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回應議案時亦表示,沒有一個國家會設立毋須供款及毋須經濟審查的公共失業援助制度,並重申失業援助金在本港並不可行。

 

不同派別想加強支援失業市民的良好意願,是無可置疑的。事實上,他們在該議案提出的一些建議,我早前亦有向政府提出,包括創造更多年青人的實習機會;盡快實施粵港澳健康碼互認制度,恢復三地經濟活動以激活香港經濟、創造就業等,這些都是很值得政府積極跟進。但是我們必須記取歷史上西方福利主義拖垮經濟的教訓,保持明辨慎思,慎防走向高福利社會,損害香港本身獨特制度的競爭優勢。

 

切忌病急亂投醫

在疫情爆發後這短短一年間,香港的失業率已倍增至7.2%,達到沙士以來的新高,涉及超過26萬人;就業不足率亦升至4%,涉及超過15萬人。香港特區政府與各地政府一樣,為了抗疫財政已越見緊絀。既要力推逆周期措施以振興經濟,但是亦沒有忽視支援失業市民,多管齊下推出了不少措施,包括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兩輪“保就業”計劃,資助向數以百萬計僱員支薪;又加強協助市民持續就業和增值,前後推出六萬個臨時職位,及三期“特別.愛增值”計劃四萬個培訓名額,並提升津貼額;又加強經濟援助失業人士,放寬失業綜援的資產限額一年。去年失業綜援個案總數便按年增加五成五,每名失業成年人每月連同租金津貼等收到的金額約為五千元。最近預算案再提出為急需周轉的失業人士提供低息甚至免息貸款八萬元的途徑。

 

說到底,大家的目標是相同的,就是要切實支援真正有需要的家庭渡過難關。當局應該多聆聽市民的聲音,按形勢所需不斷優化政策措施,更貼地及更有成效地為民紓困,自然可以減少民間躁動,免卻社會病急亂求醫之弊。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