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膽自大”應對氣候變化

要成功落實《巴黎協定》,我期望司長能夠“膽自大”地領導其他相關部門,更妥善地應對氣候變化。

 

環保政策一直是我所關心的議題,去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1屆會議(氣候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被形容為人類歷史應對氣候變化和環保議題的轉捩點。相對來說,特區政府只於2010年訂立了至2020年減排目標,至今未有因應全球氣候變化而更新,明顯是追不上最新的國際步伐。今年《施政報告》把處理氣候變化的跨部門委員會“升格”由政務司司長主持,但政府只顧閉門埋首在2020年將香港的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50%至60%,在回應《巴黎協定》上又是否不夠前瞻性和決心?

 

《巴黎協定》提出爭取把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並務求將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的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巴黎協定》的成功落實與實行,有賴全球社會共同努力,當中少不了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在內。環境局局長也曾表示會與各界一起協商,討論如何制訂2020年後香港的減碳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

 

速訂2020減碳目標

但實際上,政府有否擬訂具體的應對方案,把各種預測的狀況及應對計劃向公眾詳細匯報?去年,政府先後推出《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和《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但內容只是詳述政府的應對工作,及希望在2025年以前將香港整體能源強度減少40%。今年1月,政府回答本人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口頭質詢時,竟然只舉出在氣候大會前發表的《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來回應,隻字不提會否更新2020年之前的減碳目標。

 

應對氣候變化不是今天才出現的議題,早在上次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會議舉行前,即最少7年前。今天,政府竟然告訴我們,要靠《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來凝聚政府內部的認知,這是否已過分落後?會否待北極冰川融掉,海平面急升,這個認知才能凝聚完成,才能幫助社會增強認知和加強行動,或者現實是社會對這個議題的認知和行動,可能領先於政府。政府六年前曾委託顧問公司評估氣候變化對香港的影響,並建議長遠策略和措施,以減低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諮詢得回來的1,000多份書面意見中,幾乎所有回應者都留意到香港的極端天氣頻仍,例如夏天更熱、降雨更多。

 

政府應對措施零碎

政府自2010年起在減緩、適應氣候變化方面推出了零零碎碎的措施,例如在2010年立法制訂汽車生化柴油的規格、2011年推出三億元的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運輸業界試驗綠色創新運輸技術,包括電動和混合動力車輛、於2012年9月全面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以提升主要屋宇裝備裝置的能源效益、在2014年年底推出碳足跡資料庫,以及於2015年完成一項三年計劃,為120所政府建築物及公共設施進行能源暨碳排放審計等。

 

但要成功落實《巴黎協定》,我期望司長能夠“膽自大”地領導其他相關部門,更妥善地應對氣候變化。而從最近政府回覆本人的提問之中,據知政務司司長主持新設立的委員會,除了督導和統籌各政策局和部門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外,亦會研究特區2020年後的減碳目標,以及如何提升社會大眾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認知。而該委員會在訂立2020年後的減碳目標時,亦將參考國際間氣候協定的最新發展。

還記得今年1月底,香港氣溫跌至59年來最低的3.1度,對於很多市民來說,不論是青年人或是“六十後”的中年人,相信都未曾在香港這溫帶地區經歷過如此低溫。感覺雖然新鮮,但亦真真切切地警惕我們,原來極端天氣已迫在眉睫,不再是紙上的文字,亦不是我們在電視紀錄片上看到的影像,而是我們可以親身感受到。我希望今年或以後的更多年份,全球不會重蹈2015年的覆轍,再次經歷自1850年有紀錄以來的最溫暖年份。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