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稿
中總主辦解讀「兩會」論壇

 中總主辦解讀「兩會」論壇

梁振英副主席  譚鐵牛副主任       楊義瑞副特派員  主禮 人大政協領導及內地專家剖析兩會政策  港區人大政協暢談感受及香港機遇 

 

(香港‧2018年4月10日) 由香港中華總商會主辦 – 解讀「兩會」論壇於9日圓滿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譚鐵牛、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義瑞擔任主禮嘉賓。全國人大常委及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竇樹華、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劉佳義、以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哈繼銘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分別從「兩會」的相關體制、經濟等重要政策進行剖析,並分享對促進國家長遠發展的觀點。

 

本會亦邀請多名連任和新任港區人大政協擔任對談環節嘉賓,包括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全國人大代表馬逢國廖長江、全國政協委員梁高美懿霍啟剛,聯同全國政協常委、中總會長蔡冠深,從多角度探討「兩會」政策對香港經濟、金融、文化以及青年發展等範疇帶來的機遇和啓示。

 

蔡冠深:香港擔當大灣區規劃關鍵角色

蔡冠深會長致辭時表示:「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兩會』已愈來愈受到國際社會重視。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兩會』中有關換屆、修改憲法、監察體制改革等多個課題更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政府工作報告具體反映過去五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和變革,為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作出重要工作部署;憲法修改和監察體制改革更進一步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基礎。」

 

他續指出:「今年『兩會』非常重視香港的長遠發展,大灣區建設更是首次與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並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在推動大灣區未來規劃可以擔當關鍵角色,尤其是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一起與珠三角城市和澳門進行強強聯合,互補優勢,發揮最大效益,長遠成為引領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排頭兵,以及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樞紐。」

 

梁振英:兩會會議風清氣正

梁振英副主席提到,今年兩會會議可用「風清氣正」來形容,會風與紀律特別好,除了超高的出席率外,委員更認真遵守大會規定,踴躍發言,表現出參政與議政的熱情。他讚揚一眾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全情投入,積極表達意見,特別是在統一工作方面,更肩負起向香港社會加強說明、解釋與導向的重任。

 

他又表示,香港可積極配合兩會討論與審議的思想,委員除了參與會議,更要執行持久恆長的具體工作。他強調,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不是旁觀者,而是支持者、參與者。今後在深化改革開放道路上,香港各界都可貢獻力量,同時得到自身發展的難得機遇。

 

竇樹華:憲法修改是國家現代化重大舉措

竇樹華副主任在專題演講中提到,高票通過憲法修正案是今年全國人大會議的焦點所在。是次憲法修正案主要內容包括: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完善依法治國和憲法實施措施、充實堅持和加強共產黨全面領導的內容、修改國家主席任職方面的有關規定、並增加有關監察委員會的各項規定。他強調,是次憲法修改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系統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必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有力的憲法保障。

 

劉佳義:中央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

劉佳義副主任亦綜合了全國政協委員對國家經濟形勢的分析。他表示,預期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將會穩中趨緩,2018年是全面推出關鍵性改革的窗口期,調控重心應由「穩增長」適度轉向在「控風險」的基礎上「促改革」。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一個重要任務,國家需要突破傳統計劃經濟的思維,做好「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另外,政府也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和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特別是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面要處理隱性不良債務過多、金融資產流動性太強的問題,同時要加強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情況。

 

哈繼銘:強化金融監管與國際接軌

今年兩會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決議合併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監)。哈繼銘博士認為,此舉實際上是與國際接軌,相關的改革不但減少監管套利的可能性,亦可防範金融風險。他又提到,省級和省級以下的國稅地稅機構作出合併,將有利解決財權與事權的配置問題,減少地方政府為增加收入而引致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同時亦可提高徵稅效率、降低監管成本。哈繼銘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在房地產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原則,預計不久將來或會設立房地產稅,未來以建立長效機制取代限購現價等行政手段也將是大勢所趨。

 

港區人大政協剖析「兩會」對港啟示

多位港區人大政協在論壇上分享「兩會」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意義。譚耀宗認為,除了在經濟、創科等範疇外,粵港澳大灣區尚有很多合作空間有待開拓。大灣區擁有相近的語言和風俗,香港與區內城市在文化產業具有發展空間,並可與青年工作相結合,加深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他建議舉辦大灣區高層次論壇,並構建大灣區網站,分享相關資訊及區內行業、創業、就業等訊息,全面提升各階層人士對大灣區的認識。

 

馬逢國則指出,11個大灣區城市各自傳承了嶺南文化,當中香港又因其殖民地歷史和對外開放型的社會而發展出海洋文化,有利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他特別提到,今次國家體制改革相當全面,涉及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軍隊、中央及地方各層級機構等各方面,香港可多了解改革內容,尋找發展機遇。

 

廖長江表示,國家憲法作為劃時代的大法,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生命力,經得起社會及時代變遷,因此適時作出修訂乃必須之舉。“十八大”以來,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需要進一步把發展所得的重要理論實踐和制度創新成果提升至憲法規定,為國家未來提供憲制性指導思想與行動綱領。他又指出,“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是次修憲是把黨的主張提升為國家意志。

 

梁高美懿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正循序漸進地展開,香港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又擁有良好的規範標準,但也要努力開闢新路,建議香港可牽頭於大灣區設立自貿港,以「先行先試」方式逐步在香港、廣東以至全世界落實人民幣國際化。她強調,香港的法制、國際化仍是優勢所在,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的同時,香港亦必須時刻鞏固自身優勢和競爭力。

 

霍啟剛指出,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高速發展,政府在脫貧、反貪、環境治理等方面都交出了亮麗成績,對改善深層次發展問題也顯示出極大決心。就青年發展工作而言,他認為需要提高本港青年人對大灣區的認知,期望新成立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在制訂青年政策時亦考慮如何協助本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蔡冠深在總結時強調,國家已經進入新時代,GDP增長重質不重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亦不再單在金錢上,而是講求生活質素的提高,對環境、食物安全等追求正好顯示出國家的進步,他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論壇假香港四季酒店大禮堂舉行,出席嘉賓尚包括中總王國強、劉鐵成、王惠貞、李應生及楊華勇副會長,林銘森永遠榮譽會長,一眾常董、會董及會員,以及駐港領事及商務代表、工商社團領導和社會各界友好等逾300人出席,場面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