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主頁 >  媒體中心 > 
2021“中總論壇”圓滿舉行

「2021中總論壇」圓滿舉行

袁武籲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陳茂波 錢軍 汪濤分析新一年經濟發展前景

彭耀佳 林宣武 謝邱安儀 李蕾前瞻行業發展機遇

 

香港中華總商會今天(13日,星期三)舉辦「2021中總論壇,以「新格局下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邀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擔任主旨演講嘉賓,探討新一年經濟形勢與發展前景。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分別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剖析環球及內地經濟新格局。論壇並設對談環節,邀得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及尚乘數科首席執行官李蕾,共同討論在當前經濟及社會形勢下本港不同行業的發展前景與未來部署。

 

袁武:融入國家發展是必然選擇

中總袁武會長致辭時表示,去年全球各地經歷前所未有挑戰,香港經濟亦受到沉重打擊,預計新一年本港經濟仍將受疫情、中美關係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他指出,「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並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新機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是必然選擇,透過「一國兩制」和自身獨特優勢,推動加快與大灣區全方位合作,強化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的中介角色,打造成為「雙循環」交匯點。

 

陳茂波:挑戰仍在 曙光漸現

陳茂波司長指出,全球經歷了艱難的2020年,各地控制疫情措施影響了經濟正常運作。內地應對疫情成效顯著,成為唯一錄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香港經濟受中美關係、社會事件、新冠疫情衝擊,估計2020年將收縮6.1%。新一年經濟轉機漸現,惟仍潛藏風險。內地經濟快速反彈,是支持香港復甦的強大後盾。特區政府將透過推動紓困措施和積極財政政策,緩減經濟下行壓力。

 

疫情令商業運作、個人消費模式出現結構性變化,並進一步邁向數碼化發展。當局將積極提升香港創科發展優勢,深化與深圳河套區合作,加強人才培育和科研資源投放,攜手促進創科產業發展。此外,疫情促使產業及供應鏈生態轉變,香港必須作好應對準備。特區政府正積極擴展自貿協定網絡,包括爭取成為第一批在RCEP生效後加入的經濟體。

 

陳茂波在答問環節提到,今年預算案在增加開支的同時,也要保持公共財政穩健,將集中資源為受嚴重影響行業提供針對性支援。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積極推進「雙循環」發展,香港可透過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走進內循環的切入點,並在外循環發展肩負「中介人」和「促成者」角色。當局將透過一站式支援及「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為拓展大灣區和其他市場創造更廣闊空間。

 

錢軍:內地金融市場發展亮麗

錢軍分享對環球及內地金融市場發展意見。他認為,內地國債收益率高,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趨勢,有關投資較歐美國債更為吸引。內地去年落實簽署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令內地企業可受惠RCEP成員較低的關稅,並清除投資歐洲國家的政策不確定性,對投資者是利好消息。香港作為連繫內地與其他國家的橋樑,當可從中受惠。此外,內地推出數字人民幣,其跨境支付應用將是帶動未來金融發展的重要元素,香港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作用,積極配合推動數字人民幣長遠發展。

 

錢軍亦提及美國股市去年大幅波動,惟除科技行業表現較突出外,美股整體表現一般。內地股市波動則較美國為少,日常消費行業股的表現較出色。錢教授特別提到上海科創板,其上市條件強調持續經營能力,給予尚未有盈利能力的企業也可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的機會。

 

汪濤:創新驅動為內地提供發展潛力

汪濤認為,疫情對全球帶來深遠影響,不但對各地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打擊,不少國家在抗疫過程中,也暴露出在公共衛生、產業鏈上的脆弱性;同時亦加速了數字化經濟發展,消費、生產將轉趨線上化。

 

她續指出,在疫苗面世下,今年環球經濟可望迎來復甦,預期全球經濟增長將由去年收縮3.5%反彈至6.3%正增長。內地經濟更有望錄得逾8%增長,主要受惠內部消費復甦,而全球經濟恢復,亦將推動中國出口增長。此外,國家提出「雙循環」戰略,其中以「創新驅動、科技自立」作為重點之一,將更有效發揮內地市場的潛力。

 

香港方面,雖經歷了疫情和社會事件雙重打擊,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穩固,今年亦錄得資金持續流入。汪濤認為,香港未來應把握「雙循環」發展機遇,繼續鞏固作為外資進入內地市場的窗口,同時積極扮演內地資金進入亞太地區的平台角色。

 

嘉賓對談:積極轉型應對新常態

各對談嘉賓就旅遊零售、金融、工業轉型等發展新趨勢,以及如何適應疫情新常態分享意見。彭耀佳表示,疫情令訪來港旅客下跌近九成。旅發局及業界在疫情期間仍積極部署,繼續維持香港曝光率和吸引力,冀待疫情過後能迅速復甦。他指出,即使疫情過去,要吸引旅客重臨香港,前提是要提供安全環境;未來旅遊相關行業必須加強抗疫、衛生水平,長遠要爭取高端旅客,拓展“Business & Leisure”旅遊產品,並與大灣區城市加強合作,提供一程多站行程,提升香港旅遊業競爭力。

 

林宣武提到,疫情進一步顯示香港企業急需轉型,而工業智能化將充當轉型的火車頭,其中食品、中成藥、精密加工等行業將最為受惠。他指出,「香港製造」這個品牌是瑰寶,在不少外國企業眼中是品質保證。香港在不少原材料、高科技產品進口較內地有優勢,高增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應留在香港生產,再配合智能化轉型,將為香港工業發展帶來機遇。

 

謝邱安儀指出,由社會事件至疫情,香港零售業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困難時期,高昂租金仍是零售業最大負擔。疫情何時完結仍是未知之數,預計今年上半年零售市道依然淡靜,但艱難時期也要推動零售業求新求變。她鼓勵業界積極拓展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迎合日漸普及的網上消費習慣,並將過往自由行來港消費模式轉成線上購物,為零售業開拓新商機。

 

李蕾則就虛擬金融發展分享意見。她指出,香港虛擬銀行成本較傳統銀行低,利潤也較高,發展前景不俗。今年香港虛擬銀行將推出更多創新服務,包括線上支付、線上保險等。虛擬銀行採用大數據分析,爲客戶提供高度個人化及自動化服務。目前,業界要獲取足夠客戶數據有一定困難,期望特區政府可給予適當支援,而金管局即將推出的商業數據交流(Commercial Data Interchange)能進一步支持香港金融科技發展。

 

論壇假中總禮堂舉行。王惠貞副會長主持司長演講答問及對談環節,謝湧海副會長則擔任專題演講環節主持。鑒於疫情關係,今年活動亦於線上同步進行,部份演講嘉賓和參加者透過視像方式參與,跟現場出席人士交流互動。參與的中總首長尚包括曾智明、李應生、楊華勇、胡曉明、陳仲尼、張學修副會長,霍震寰榮譽會長,蔡冠深名譽會長,林銘森、陳幼南、王國強榮譽會長,聯同一眾常董、會董及會員,友好商會、工商團體領導、工商各界專業人士等逾400人。

 

香 港 中 華 總 商 會

2021年1月13日

 

 

2021中總論壇演講及對談精華

 

歡迎詞

袁武先生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 新一年本港經濟將持續受疫情、中美關係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隨著疫苗開始使用,加上不少國家推出振興經濟方案,相信可為今年全球經濟重回正軌燃起希望。
  • 「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並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新機遇。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是必然選擇。
  • 香港必須借助內地經濟增長勢頭,推動與大灣區全方位合作,拓展內地龐大市場,對接國家發展新契機,並充分發揮國際貿易樞紐優勢,強化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中介角色,打造成為「雙循環」交匯點。

 

主旨演講

陳茂波先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經濟回顧與展望

  • 2020年是艱巨一年。疫情肆虐,各地政府採取嚴厲措施,環球經濟承受前所未見衝擊。
  • 內地疫情迅速受控,加上多項財政和貨幣政策,經濟自去年第二季強勁反彈,相信是2020年全球唯一能有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美關係對世界經濟和地緣政局影響仍有待觀察。
  • 香港經歷四波疫情,經濟民生飽受衝擊。估計2020年經濟收縮達6.1%,是有史以來最嚴重衰退,亦是連續兩年負增長,乃有紀錄以來首次。勞工市場亦急劇惡化。
  • 新一年經濟「挑戰仍在、曙光漸現」,復蘇速度和力度取決多個內外因素。
  • 內地經濟料強勁增長,是支持香港經濟的強大後盾。惟旅遊業估計還需較長時間恢復。中美關係往後演進仍將影響環球經濟和金融市場。
  • 隨着疫苗廣泛接種和疫情管控效果提升,本港經濟復蘇動力可望在下半年增強。特區政府將維持積極財政政策,加大開支,緩和經濟下行壓力。

 

思考疫後新常態

  • 疫情對經濟影響可能由量變質。消費行為、企業生產、商業模式或現結構性轉變。數據化管理、線上營銷及物流配送等將變得越重要。
  • 疫情加快去全球化趨勢,保護主義抬頭,產業及供應鏈生態轉變,香港必須作好準備。特區政府正積極擴展自貿協定網絡,包括爭取成為在RCEP生效後首批加入的經濟體。
  • 疫情帶動創新科技和數碼轉型。香港在吸引創科人才和頂尖科研力量有明顯優勢。香港應加強與深圳合作,組成涵蓋上中下游創科產業鏈,將大灣區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政府積極協助市民和企業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包括推出「GoGBA」一站式支援平台,透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
  •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積極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香港可透過CEPA等措施,加強港商推動優質產品內銷、拓展進口分銷業務,積極參與內需市場。
  • 香港在「外循環」可提供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商務和高增值服務,發揮「中介人」和「促成者」角色,助力國家建設的同時,自身也得到更廣闊發展空間。

 

專題演講

錢軍教授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

  • 美國股市去年走勢有如過山車,波動很大,指數受疫情影響曾大幅下跌,但因政府採取寬鬆財政措施,指數很快大幅反彈。除了科技行業表現凸出外,整體而言美國股市表現一般。
  • 內地股市的波動則較美國的為少,而日常消費行業的表現則較出色。
  • 上海科創板,上市條件強調持續經營能力,尚未盈利的企業都可以在科創板發行上市。
  • 內地國債收益率達3%,而歐美國債只有0.5%甚至負數。加上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以及中國國債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低於歐美國家的水平,投資內地國債比歐美國債更為吸引。
  • 內地去年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令內地企業可受惠於RCEP成員較低的關稅,以及清除投資歐洲國家的政策不確定性,對投資者是利好消息。香港作為連繫內地與其他國家的橋樑,當可從中受惠。
  • 內地推出數字人民幣,其跨境支付的應用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將可發揮推動數字人民幣的作用。
  • 疫情摧毀一些老行業,但亦催生新產業,當中科技公司ZOOM為表表者,股價大幅上升。

 

汪濤博士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 疫情對全球帶來深遠影響,不少國家在抗疫過程中,暴露出在公共衛生、產業鏈上的脆弱性,同時加速了數字化經濟發展,消費、生產將轉趨線上化。
  • 今年環球經濟可望迎來復甦,全球經濟增長將由去年收縮3.5%反彈至6.3%正增長。
  • 內地經濟更有望錄得逾8%增長,主要受惠內部消費復甦,以及全球經濟恢復。
  • 國家提出「雙循環」戰略,其中以「創新驅動、科技自立」作為重點之一,將更有效發揮內地市場的潛力。
  • 香港雖經歷了疫情和社會事件雙重打擊,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穩固。
  • 香港未來應把握「雙循環」發展機遇,繼續鞏固作為外資進入內地市場的窗口,同時積極扮演內地資金進入亞太地區的平台角色。 對談環節

 

彭耀佳先生 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

  •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來港旅客下降近九成,旅遊業進入冰封時期。儘管如此,旅發局及業界在疫情期間仍積極部署,繼續維持香港的曝光率,冀待疫情過後能迅速復甦。
  • 面對區內其他城市的激烈競爭,旅發局在疫情期間繼續推出各項線上及線下的推廣活動,並聯合業界及社區夥伴提升香港旅遊的吸引力。
  • 即使疫情過去,要吸引旅客重臨香港,前提是要提供安全的環境,因此未來旅遊相關行業必須加強抗疫、公共衛生設施的水平。旅發局並與香港品質保證局合作,為符合標準的業界提供認證,提高旅客和消費者的信心。
  • 長遠來說,香港旅遊業應爭取高端的旅客,拓展“Business & Leisure”的旅遊產品,並與大灣區城市合作提供一程多站的行程,藉此提升香港旅遊業的競爭力。

 

林宣武先生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

  • 疫情進一步顯示香港企業急需轉型,而工業智能化將充當轉型的火車頭,其中食品、中成藥、精密加工等行業將最為受惠。
  • 「香港製造」品牌是瑰寶,在不少外國企業眼中是品質保證。
  • 香港在不少原材料、高科技產品進口較內地有優勢,高增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應留在香港生產,再配合智能化轉型,將為香港工業發展帶來機遇。

 

謝邱安儀女士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

  • 由前年的社會事件至去年的疫情,香港零售業經歷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期,而高昂租金仍然是零售業的最大負擔。一般租約以三年計算,不少零售業租戶在人流和消費均下降的情況下,仍要支付高昂租金。
  • 疫情何時完結仍是未知之數,除了如超市及食品的銷情較理想外,預計今年上半年零售市道依然淡靜,特別是與旅遊相關的零售類別暫未許樂觀。
  • 過去一段較長的時間,香港零售業因自由行的強力帶動而蓬勃發展,故創新轉型的意欲不高。面對當前經營環境艱難,反而促使零售業求新求變,期望業界積極拓展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銷售,一方面迎合日漸普及的網上消費習慣,並可將過去自由行旅遊來港消費轉成線上購物,為零售業開拓更多發展空間

 

李蕾女士 尚乘數科首席執行官

  • 香港虛擬銀行減省操作流程,成本較傳統銀行為低,利潤也較高,發展前景相當不俗。
  • 2021年,香港虛擬銀行將會推出更多的創新服務如線上支付,以及線上保險等。
  • 虛擬銀行爲客戶提供高度個人化及自動化的服務,須採用大數據分析。然而,目前業界要取獲充足的數據有困難,
  • 期望特區政府可支援業界開放數據。 期望金管局將推出商業數據交流(Commercial Data Interchange) 能支持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