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6年4月
為國獻策 為港建言

楊釗:加強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隨着“十三五”及“一帶一路”等計劃展開,中國面臨經濟新常態。故在今年“兩會”,本會會長楊釗(全國政協委員)針對人民幣、廣東自貿區等經濟議題提出兩個提案。

楊釗認為,“一帶一路”能為香港迎來機遇,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全球人民幣離岸融資中心。他建議國家可鼓勵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在香港設立投融資總部,進一步為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提供更大發揮空間。香港可通過建設更多金融機構投融資中心,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另外,他也提倡開發以人民幣計價的“一帶一路”金融產品與投資工具,重點發展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為香港金融市場帶來活力,鞏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此外,基於香港擁有大量專業人才,對亞洲國家的文化、經濟、投資貿易等領域較為熟悉,又在亞洲擁有廣泛的華人網絡,故可配合國家“走出去”戰略,搭建專業人才和諮詢平台。

至於廣東自貿區方面,楊釗認為進展良好,但總體上潛力仍待進一步開發。因此,他建議粵港澳應共同謀劃將自貿區建設成為專業服務業進一步開放的試點區域,並提升港澳參與程度,期待三地優勢互補的空間日益增大,恰好為粵港澳新一輪的合作創造了突破口。此外,楊釗亦建議進一步放寬自貿區港澳專業服務業資質要求和開放範疇,並創造適合專業服務業發展和吸引人才的環境,以期為粵港澳在金融和現代服務業領域合作創造更優質的營商條件。

 

霍震寰:內建新區 外弘武德

 

廣東自貿區毗鄰香港,一舉一動都會為香港帶來不少影響。今年“兩會”中,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霍震寰(全國人大代表)就廣東自貿區呈交提案,此外也就國家武術發展提出建議。

近年港澳地區房價和租金不斷上升,營商成本高企,經濟增長放緩,社會民生問題浮現。在此情勢下,霍震寰期望可以在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南沙灣區塊先行先試構建港澳優質生活示範區,擴大港澳發展空間,以促進港澳與內地深度融合,緩解港澳地區經濟社會矛盾,改善民生,增強內地對港澳居民創新創業就業的吸引力,增進港澳專業人士和青年對國家認同。具體而言,他認為示範區應引入港式醫療、教育、法律服務、金融服務、養老服務等生活必需品產業,並在示範區內先行先試,並進一步開放這些產業。

在“一帶一路”致力推進之際,霍震寰認為弘揚傳統武術有助消除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隔閡,蓋因武術是中國最早與絲路沿線國家、地區進行交流的方式之一,幾百年前已開始融入其社會文化中。推而廣之,有助促進區域間的融合。有鑒於武術的傳播往往流於形式,基本都表現在招術、技法上的較量和交流,而欠缺武術內涵精髓的鐫刻,霍震寰建議應該添加中國武術美學內涵、道德內涵、流派形成歷史等內容,通過主題論壇、專題講座、網路共用等形式更好地促進中國武術的發展。

 

蔡冠深:弘揚孫中山先生精神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剛在北京落下帷幕。作為一個已經持續十八年參加會議的“老政協”,本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冠深(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的感受是今年的“兩會”相當務實,會內會外的議題,多集中在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上,充分反映出兩會代表、委員切切實實參政議政的功能。

今年蔡冠深提交了四份提案,包括希望中央更好發揮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獨特作用;要求注重原始程式碼開發,維護我國科技資訊安全;紀念孫中山先生150周年宜提升到國家層面,以及希望中央帶頭解放思想,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多份提案都得到政協領導及媒體的重視,多家主流媒體都作了專訪或轉載。

作為廣東中山人,近四年來,蔡冠深都就弘揚孫中山先生精神及文化,紀念中山先生誕辰等提出不同的提案,得到各方認同。今年是中山先生150周年誕辰,國家已正式表示要隆重慶祝。作為炎黃子孫,蔡冠深覺得我們更加要自覺維護和珍惜孫中山先生這位兩岸三地以至全球華人都認同的領袖。因此,他今年將會會同中山市政協,在香港開辦兩場名為《中山組歌》的大型交響及歌唱音樂會,與大家一起重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博愛”等思想,同心協力,共振中華。

 

李德麟:多管齊下根治環保問題

 

環保問題成為國家近年焦點,本會副會長李德麟(全國政協委員)在今年“兩會”亦以“加強供給側改革,破解京津冀霧霾難題”呈交提案。

李德麟認為,首都的霧霾治理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成為重大國家戰略。他建議設立督察制度,地方領導需為環保事務問責,並將此問題視如反貪腐一樣重視。浙江省兩年多前提出“五水共治”,現今初見成效,故其經驗可堪借鑒。至於協同京津冀三地的環境資源規劃方面,李德麟認為可適當將該等規劃擴展至河南、山西、山東和內蒙等省份。當中包括能源結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進一步加強管制對機動車輛污染和加強檢控,促進電能環保汽車發展,全面提升燃料質量,打壓劣質油氣等燃料的供應管道,並全方位提升能源輸配能力。

他亦指,供給側改革極為重要。基於過往國家的環保措施有不少僅屬揚湯止沸,為了應對不斷提升的競爭和成本節省的壓力,企業總難免希望減少環保開支。供給側改革直接要求去除落後產能,無疑是釜底抽薪地控制了源頭。

政府方面,李德麟建議加強產業指導,並加大稅收補貼和信貸支持,推動新型綠色行業的蓬勃發展。另外,亦可引入現代的排污權交易,並發揮好投融資市場的資本調節作用,引導資金流向符合國家戰略的行業。在社會層面,他建議公開氣象指數和數據,預測和預報空氣質量指數,並指導老百姓該如何預防和減低受影響。

 

林樹哲:迎難而上 支持“供給側改革”

 

去年底中央政府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門詞。本會副會長林樹哲(全國政協常務委員)表示:“‘供給側改革’過程中,以往提供大量就業職位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勞工成本快速上升,經營壓力大增。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就特意將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專列一節,並明確提出要合理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精簡歸併‘五險一金’,以應對問題。我對此深表贊同,相信若後續措施落實得宜,將有助提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總結今年“兩會”,林樹哲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政府工作報告》點明發展所面對的困難,提醒我們要做打硬仗的充分準備。因此可以預期,今年國家經濟仍將在荊棘中前行。目前,中國和歐美國家的製造成本差距已經相去不遠。在經濟增長趨緩的時期,缺乏市場彈性的用工成本,中小企‘巧婦難為無米炊’。”他認為各地方政府的“雪中送炭” 措施對協助企業順利度過改革陣痛至關重要。

對於過去一年中港關係,林樹哲認為政治、社會矛盾引起了部分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方針的疑慮。“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多番呼籲,堅定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又一針見血地點出“目前港澳兩個特區面臨的很多問題都和發展有關”。林樹哲相信,發展才是硬道理,香港要從根本解決社會、經濟的深層次矛盾,只有背靠祖國,認清和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主動參與配合國家發展,並寄語香港各方“家和萬事興”,以推動香港整體發展為立足點,求同存異。

 

盧文端:背靠祖國拓展香港創科產業

 

香港特區政府銳意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本會副會長盧文端(全國政協委員)表示此發展方向與內地一致,憑藉“優勢互補”,兩地可攜手向前。他認為內地政府可考慮推動“絲路基金”與特區政府合作,在港設立科技基建基金,以推動國家核心技術和標準、“互聯網+”以及香港的科技研發成果在“一帶一路”區域的應用。此舉既可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及科技整合應用能力,亦可帶動兩地科研及科技發展。國家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經過多年實施,為我國高技術的起步、發展和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香港科技人員和機構參與863計劃需要與內地機構合作。盧文端認為,內地應考慮放寬有關限制,容許香港科技人員和機構可以自身名義直接參與計劃及申請資助,讓香港的科技人員和企業為國家的科技進步作出貢獻,兩地也應鼓勵彼此的高等院校加強合作,聯合參與科研項目。

香港學生對參與內地航天科研和任務興趣濃厚,香港的高等院校雖有參與航天科研的工作,但欠缺全面,暫時亦未有高校開辦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相關的主修課程。盧文端建議,把內地設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知名高校納入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高校名單內,增加香港青年升讀內地知名航天科技高校的機會;設立內地知名航天高校與香港高校的交換生計劃,增加兩地學生就航天科研的交流機會;鼓勵內地擁有星級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院校聯合在香港招生,吸引香港的高中學生和大專生到內地這些知名航天院校就讀。
 

 

曾智明:香港應積極主動參與國家發展

 

今年“兩會”,不少委員聚焦“一帶一路”構想的落實。本會副會長曾智明(全國政協委員)認為,面對“一帶一路”的龐大機遇,香港應該更積極主動向國家爭取機會,擔當能充分發揮所長的角色,而不應守株待兔,坐候國家安排。他指出,香港在金融及離岸人民幣業務方面都擁有優勢,但實際發揮則需要國家在法規等各方面的全面配合,因此主動性尤關重要。

曾智明又特別關注內地五個自貿區的具體操作,認為“自貿區”的全稱既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應試行更大膽創新、具“試驗”性質的措施,尋求突破。他舉例謂:“國務院辦公廳頒佈有關自貿區的管理措施屬‘負面清單’模式,即只總結框架下所禁止的事項。這意味當中尚有極大創新空間,可透過與內地部委溝通,探討不同的可行性,進一步突出自貿區的獨特優勢。”他又認為,在自貿區的建設上,中央國家部委可對自貿區的管委會下放更多權力,並應注意調動和發揮相關省市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經貿發展外,曾智明亦關心本港社會問題。他指出,“旺角暴亂”與“佔中”事件皆反映部分青少年對“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缺乏正確認識。他支持進一步加強內地和香港青少年的互動交流,而且內容應更豐富多樣並講求實效:“交流團除了參觀旅遊勝地外,也應到訪改革開放高速發展的城區及一些較為偏遠和尚在發展中的地區,讓學生們充分體驗國情,從而加深對國家現行方針政策的理解及對‘一國’的認同。”
 

 

王敏剛:培養人才推動“一帶一路”

 

本會永遠榮譽會長王敏剛(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兩會”提出五個提案,當中牽涉人才發展、國家行政,與社會民生等方面。在人才發展方面,王敏剛認為國家人口雖多,人才卻是稀缺。在國家推動“一帶一路”的大前提下,政商人才需求只會更盛。他認為,未來經濟上民營企業將扮演重要角色,國家可考慮利用香港教育基礎完善等優勢建立人才庫。此外,他也建議可利用遠程教育方式,更有效率地為偏遠地區培育符合中級專業水平的人才。至於大學畢業生,王敏剛認為國家應該訂下計劃,規定大學生畢業後要有若干時間到偏遠地區服務,以提振該等地區之人才水平。

在發展“一帶一路”概念下,王敏剛有感國家於對外溝通時,資源開始有重疊情況。例如某國要員,會同時受到數個中國省分邀請到訪,出現無法分身的情況。所以,他認為國家該加強協調及統籌工作,避免事倍功半。

一如以往,王敏剛一直心繫國家老兵待遇。他認為國家在老兵生活補貼方面,須將原國民黨老兵納入當地的財政保障,以拉近兩岸人心。另外,王敏剛也就醫藥發展呈交提案。他認為中國有五大藥系,但長期只重漢系而輕其他。在他看來,既然國家正擬向外發展,就可以因利成便,加強交流,在傳統基礎上促進醫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