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6年12月
區域鏈引領商界未來

自從2008年比特幣開始在國際市場流行,區域鏈亦隨之發展,成為具革命意義的網絡新技術。有人預言,這種創新金融科技的影響力,可與互聯網相比。大勢之下,商家又豈能對此毫無認識?

 

應科院:區域鏈勢將顛覆商界傳統

區域鏈在商界成為新一波熱潮,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身為本地科技前沿機構,自然躊躇滿志,決意好好迎接這一次機遇。應科院行政總裁湯復基希望,他們在未來三年間能為市場提供兩至三個區域鏈應用服務。副總裁(金融科技)王世松闡述,區域鏈具備無法更改及難以攻擊兩項特性,使它可以顛覆商界傳統。“這兩項特點令區域鏈可以將所有東西數碼化,這就是區域鏈的威力。”

 

無法更改難以攻擊

區域鏈的第一大特性,就是無法更改。王世松表示,我們可以把區域鏈視為一個特別的數據庫。此數據庫之特別,在於“只加無減” — 可輸入新數據,卻無法更改現存數據,更不能將之刪除。“在區域鏈上,任何修改都不可能。”

 

他解釋,很多重要文件,例如法律、金融貿易文件,時至今日仍然未能數碼化,乃因為普通數據庫易遭竄改,有礙保安。“這些文件通常都涉及多方,傳統網絡數據庫易於入侵,一旦文件遭惡意修改,交易就會出現問題。”區域鏈由於其無法更改,安全更加得到保障,買賣雙方在缺乏第三方中介的情況下仍可放心交易,《經濟學人》故譽之為“可信工具”。

 

王世松續指,區域鏈的另一特性是其可靠的分佈式系統,使之能抵擋駭客攻擊。區域鏈的數據並非集中存放於一處,而是分佈於無數節點上。“即使某個節點受到駭客攻擊,數據尚存於千萬個節點,不致流失。”

 

造福商界的兩個好處

王世松認為,區域鏈可以為商家帶來兩大好處 — 減省成本、提升效率。以往,買賣雙方簽訂合約時需有銀行作中介人。區域鏈普及後,買賣雙方可以直接交易,達到去中介化。可想而知,傳統銀行在這次科技變革之中,衝擊無法倖免。然而王世松指出,銀行只要順勢升級轉型,仍可找到新機遇。“銀行某些業務確會受影響,但成本亦會因區域鏈而降低。”事實上,銀行業界區域鏈將帶來的衝擊已有認知,現已積極學習最新技術,務求將區域鏈技術盡量發揮,減輕營運成本,於新浪潮分一杯羹。

 

王世松說:“區域鏈就是加速數碼化的催化劑。”所謂數碼化,其實就是無紙化。日常商務,牽涉數之不盡的文件。“實現無紙化,商家再也毋需安排人手於核對、等候、聯絡等跟進工作上,同時節省文件往來的時間。”王世松更指數碼化後,曾經需時數月的工作流程,可能只需一天就可完成。

 

他補充,在區域鏈上的合約稱作“智能合約”,它能夠隨着交易不同階段而更新資訊狀態。“例如賣家要求銀行融資,銀行不但可以直接在區域鏈上審核交易細則,更可以在合約上添加‘某銀行願意向某賣方融資某金額’等資料。”

 

加強了解迎流而上

當年互聯網普及,舉世習慣頓時大受影響。如今市場面對將臨的區域鏈普及浪潮,不少人預期衝擊同樣巨大。不過王世松強調,這有異於互聯網變革。“互聯網面對全球所有用戶,轉變人人可以感受到。區域鏈則相對是後台技術,普通用家可能絲毫不察。但我可以大膽地說,商界將來感受到的革新,絕不下於當年互聯網來臨。”

 

那麼,商家應該如何轉型,才可於這次變革中獲利?王世松表示,商界首務是吸收知識,以及培訓能純熟運用區域鏈的人才。“區域鏈的應用傾向知識層面,所以商家毋需添置什麼硬件,反而必須充分了解區域鏈如何有利經營。”他更指出,海外正研究把區域鏈技術應用至各個範疇上,例如版權管理、支付系統、公用服務等。至於香港,主力發展的則是傳統強項金融業。

 

按步就班順應法規

談到應用層面,湯復基透露香港金融管理局早前委託應科院草擬區域鏈白皮書,研究貿易融資業務如何結合區域鏈新技術。“每逢金融科技有新技術,必須解決法規監管的問題。”他認為,與金管局合作也有好處,因為局方亦希望了解現存法規如何配合新技術的發展。

 

事實上,年前比特幣就已掀起全球爭論,當時很多人認為它是為非法貨幣。所以,為避免如比特幣所引起的法規問題,湯復基計劃首先發展較低爭議的應用服務。“例如現正與中國銀行合作的項目主題是物業估值,這是較易讓外界接受的發展方向。”

 

 

季瑞華:期待成熟 建新秩序

羅兵咸永道中國金融技術合夥人季瑞華指出,區域鏈帶來的嶄新業務機制,具有顛覆不同公司營運模式的能力。“現在很多人談論區域鏈的時候都會說它是具顛覆性質的科技。實際上區域鏈所顛覆的,是傳統業務模式裏對‘中間人’的依賴。”

 

棄中間人的嶄新模式

我們現在只會在小額交易的時候才會直接交易,譬如在市場買菜。所以在中間人的層面上,區域鏈是一個促進雙方互信的一個機制,減少中間人的介入及帶來的相關成本。

 

過往公司之間有業務合作時,為了解決當中牽涉到的信任問題,一般會找中間人作為橋樑,因此所謂的中介機構幾乎各行各業都有。“零售行業中的批發商、買賣證券的交易所、以至銀行和銀行之間的支付網關,在性質上都是中介機構。”

 

季瑞華表示,區域鏈會大大改變業務模式,譬如說銀行的定位會有所改變:買賣雙方可以直接支付、直接交易,因此未來可能只需要一個電子錢包便可以進行各種交易,中介機構諸如銀行需要思考它的業務定位。

 

金融與非金融領域應用

區域鏈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參與方越多,帶來的好處越大。以銀行業跨境支付平台為例,越多銀行參與該平台,它所帶來的價值會以倍數增加。“不少銀行在嘗試內部應用區域鏈技術,並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好處。”

 

季瑞華描述,一項新科技的發展所經過的階段大致為:剛開始時,人們會對新科技期望很高,之後慢慢發覺可以實現的東西與期望有落差,於是失望。後來到有真正應用的出現,便開始有發展的方向,進而達到生產力高原。“所以區域鏈需要多久才開始成熟,目前還不明確。”

 

法規局限統一標準

很多人在討論各個地區科技發展的步伐,季瑞華認為科技發展需要同時考慮各個地區的法律法規。以金融體系為例,行業監管體系相對嚴謹,因此新科技的應用最終需要符合相關監管機構的原則。

 

從商業層面來說,香港受內地影響較大,但內地和香港的法律體系並不一樣,因此區域鏈的跨境應用需要中港兩地的法律銜接。這也視乎兩地的監管機構如何允許和支持跨境交易,但在加密的層面來說,兩地的法規大相逕庭。因此在某些具體領域,要實現兩地對接不是香港單方面發展就足夠,這在未來CEPA的討論中要多加注意。

 

季瑞華指出,若大家各自發展區域鏈,可能會由於技術或規則的差異,導致無法銜接,因此建立技術標準非常重要。國際標準化組織目前正在制定區域鏈相關的標準,“尋求統一標準對推動區域鏈發展非常重要,這使得我們能避免2G年代時用戶每到不同地方,往往需要攜帶或購買適合當地標準的手機。”

 

新技術新思維

季瑞華坦承在過往的研究過程中,往往會反思:是否所有東西都適合使用區域鏈?他舉例說:“如果只是在街邊擺賣,即便沒有使用互聯網又如何呢?其實對業務也不會有大影響。”

 

他認為,區域鏈並不是一個應用程式或者系統,它是一個新的業務模式和思維。因此,透過區域鏈去創造的並不是一個平台,而是生態圈。”現在有不少公司使用區域鏈做內部訊息交流,統一內部運作的訊息交換。而公司和競爭對手共同發展並使用區域鏈,將可以形成一個大的生態圈。

 

一般金融企業對國際支付相當敏感,是因為目前的交易成本很高。如當中的過程能夠簡化,將有助減低服務成本,對企業、客戶各方都有利。但季瑞華指出,原則上區域鏈會帶來“去中介化”,但在某些場景來說,中間人依然不可或缺,只是它的角色會有所轉換。他認為,如果公司向前看,接受這種科技,就是參與改變行業的規則;反之,沒有因應科技潮流變革,到了醒覺的時候,已經落後太多了。這才是區塊鏈這類新科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