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6年10月
抓住綠色金融商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16年形容為“Year of Green Finance”,財政司司長在今年預算案亦提及香港具備發展綠色金融的條件。香港作為世界金融業之都,如何抓住綠色金融先機?

 

史美倫:綠色金融勢不可擋

今年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金融與可持續發展報告》,列出潔淨能源、清潔食水、氣候變化等17項綠色金融範疇;而去年底巴黎氣候峰會達成協議,全球逾100個國家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行動,外界預計未來數年綠色金融蓬勃發展。香港金融發展局亦於5月發表了《發展香港成為區域綠色金融中心》報告,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寄望,政府能牽頭帶領,讓香港能成為亞洲綠色金融中心。

 

走在趨勢之前

綠色金融泛指所有可持續發展、低碳及能抵禦氣候變化的項目、產品及企業作出的資金籌集及投資行為,例如與廢物處理有關的行業、利用太陽能發電的產品等。去年12月,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會議於巴黎召開並達成協議,中國、英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各國政府紛紛採取行動,鼓勵業界發展綠色金融。史美倫指出這是世界趨勢:“去年聯合國發佈責任投資原則,其中一項便與綠色金融投資有關。目前的國際投資基金、退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要求投資組合中有一定份額屬於綠色金融。而這個份額仍在上升中,需求是存在的。在供給面方面,現時不少銀行亦有提供相關融資,在歐洲特別受到重視。”全世界最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的GPFG早前決定撤走在印尼的投資,正是因為印尼過度砍伐樹林,嚴重破壞環境。

 

“今年初,摩根大通及其他兩、三間銀行皆宣佈,不再為燃煤項目融資,意味未來這些項目的融資成本將會更高昂,反而綠色項目則相對低。匯豐亦把客戶分成綠色和非綠色兩大類,並嘗試說服非綠色企業引進綠色成份。”史美倫相信,環球社會正在轉變,香港必然要走在趨勢之前,不能待勢頭已成才加入。

 

亞洲綠色金融中心

在這股綠色潮流中,香港可以擔當怎樣的角色?史美倫指,香港應該以亞洲綠色金融中心為目標。“中國對綠色金融的需求很大,9月於杭州召開的G20峰會,其中一項討論議程便是綠色金融。不過,內地業界難以滿足全部需求,亦需要香港的公信力,以吸引國際投資者,這便是香港的潛質及值得推廣的地方。”根據金發局報告資料,中國人民銀行在2015年3月估計,中國在“十三五”規劃期間須要投資逾15,000億美元於綠色項目上,而中國政府只可能提供當中約15%。由是觀之,香港若能抓緊這個機遇,將對香港經濟帶來相當貢獻。

 

金融服務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16.6%(2014年數據),而僱員人數則佔整體勞動人口的6.5%(2015年數據)。發展綠色金融是香港開拓債券和項目融資市場的好機會,能為香港就業市場帶來更多職位空缺,亦能促進投資管理、衍生工具、保險、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對本港經濟裨益甚大。而且金融服務業也將為法律、會計等其他重要行業帶來商機。“機會已經來到,香港無理由不爭取。但說到底也要看社會有多關注,政府有多重視。”

 

政府牽頭不可或缺

史美倫相信這是潮流使然。“我們可以不做,但就會落後。綠色金融是不可多得的機會,我們應趁這還未成為大趨勢時推廣更多,作好準備,迎接下一浪升軌。”

 

然而,史美倫認為今日香港對綠色金融的認知仍很低。“很多企業覺得事不關己,他們知道環保好,但來到自己跟前,又認為沒有需要。”內地有兩個綠色債券,皆選擇在倫敦發行。“為何不在香港發行?因為倫敦那邊已早佔先機,具有經驗,知道如何定價,也有一批投資者。香港相對的步伐太慢,實在要急起直追。”

 

史美倫建議政府於短期內實施幾項措施,包括1.讓受政府和公營機構管控的發行人發行基準綠色債券;2.成立綠色金融諮詢委員會,並制定長遠工作重點及提供協助;3.舉辦有關綠色金融及投資的全球會議和座談會;4.借助大學和專業團體培育綠色金融人才,確保人才供應;5.為綠色金融項目和證券設立“綠色金融標籤計劃”,吸引新發行人和新投資者來港。

 

史美倫強調政府牽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只要綠色金融有發展空間,市場上的銀行家及機構投資者便會聞風而至。但仍需要政府居中領導,促使並鼓勵私營機構參與。若政府能調整撥款政策,並為發展綠色金融提供資金,便能向本地與環球金融業傳達清晰明確的訊息。”

 

黃元山:綠色金融助香港金融多元發展

 

過去20年,氣候變化為地球帶來相當嚴重的影響,如海平面上升、水資源短缺、颶風頻繁、熱浪侵襲、各類新型疫症肆虐。這些問題影響人類的生活、各行各業的生產力及各國經濟增長。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認為,金融業是本地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於投資和決策等商業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對地球的污染,並有責任考慮各種投資對環境及自然資源的潛在影響。

 

外國企業引入True Cost概念

去年底於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195個締約國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議》,冀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很多國家包括中國、日本、新加坡等皆已承諾為環保出力,實現減排目標。黃元山因此預期,綠色債券市場將於未來數年急速膨脹。例如英國萊斯銀行於今年3月便宣佈將推出10億英鎊的綠色房地產信貸基金,以降低客戶投資房地產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黃元山指出,縱然綠色金融不算為市場所熟悉,但其投資概念跟過往其他產品是一脈相承。“這些年來,我們說的負責任投資、道德投資及持續發展投資都是國際上關注的指標,綠色金融可以說是這些概念的延續。”

 

“如外國企業Puma便在年報加入True Cost的概念,與以往企業只把收入減去成本不同,它加入了負面的界外成本,例如對環境的污染。Puma聘請顧問公司,將其整個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成本計入成本,便發現盈利其實沒那麼高。”黃元山指出,這是企業必然要面對的現實,現時未受監管的界外成本,最終會回到企業營運成本,其中一個可能是政府罰款。“外國企業已率先把這個成本計算入收支,再尋求利益最大化。”

 

內地綠色金融需求大

目前內地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在城鎮化發展下,有報道指超過一半地下水資源不宜食用,亦有大概兩成農耕地受污染,加上大城市的霧霾問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亦順理成章。黃元山更指出,發展綠色金融有助中國推展國際外交,與國際社會開展更多合作。“去年巴黎氣候峰會各國通過減排協議,中國於2014年亦與美國簽訂碳減排的雙邊協議,這些合作皆意義重大。”

 

黃元山指出,目前綠色金融是內地金融發展的新亮點,中國人民銀行於去年底建立綠色債券市場,便是配合綠色銀行貸款,募集資金投向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污染防治、清潔能源等項目。外間估計未來五年,內地有關綠色項目的融資需求每年大約為人民幣20,000億元,可見需求龐大。

 

強化本港債券市場

今年3月,英國有一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顯示,新加坡已取代香港的第三排名,跌出三甲之外。蓬勃的金融業向來是香港引以自豪的國際競爭力,黃元山認為,本港對加強債券市場發展討論多年,但政府未有積極配合,未能帶動整個市場發展。他相信,若能把握發展綠色債券的機遇,便有機會強化本地債券市場。

 

雖然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但黃元山認為債券市場仍有相當大的可發展空間。“早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肯定本港具備發展綠色金融產品的條件,若政府能投入資源研究,這絕對是開拓債券和融資市場的好機會,讓香港金融發展更多元化。”

 

“香港絕對有潛力發展綠色金融。”黃元山分析,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資產管理發展在過去五年發展理想,加上內地需求龐大,香港的國際信譽和公信力排上用場,認證優勢和金融優勢足以成為香港的優越條件。他形容,這亦是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發展的機遇。

 

非實質回報備受重視

目前國際社會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愈發重視,黃元山相信,這是綠色金融順勢崛起的最大原因。黃元山引述過去一年標準普爾的“綠色債券指數”,指出其總回報率偏低,只達1.17%,比普通公司的債券低,但仍無阻一些主權基金及支持環保的投資者大力支持。“他們明白投資不只是賺取金錢等實質回報,像保護生態資源、提升空氣質素、推動環保等,這些回報亦相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