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6年9月
青年創業要身心俱備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鼓勵青年創業,但強調並非人人適合創業,不要為創業而創業,必須有自己的想法,衡量自己能否承擔失敗的風險,才決定是否創業。

 

近年香港掀起一股創業潮,眾多年輕人都躍躍欲試。隨着GoGoVan、Casetify等“本地薑”搶佔市場先機,可以預見會有更多青年創業家闖出名堂。但創業畢竟是一個試煉場,有成功,自然也有失敗。

 

作好創業的心態調整

坊間不少青年成功創業故事,的確令人鼓舞,亦令年青一代萌起“我要做老闆”的念頭。然而,劉鳴煒覺得外界對成功的例子過份吹捧,卻忽視了不少失敗個案帶來的啟示。“有次我在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創新中心與幾位創業青年傾談,他們分享不少工作辛酸:不要以為自己是老闆就甚麼都不用做,反之很多初創者只得自己一人,凡事親力親為;工作時間亦不定,可說是全年無休。”這些辛酸看似想當然,但親身經歷卻是另一回事,創業的資金、綽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心態的準備。

 

年青人的人生、工作經驗有限,要創業難免面對不少困難,但劉鳴煒認為,年青人也有其創業優勢。“年青就是他們的優勢,而且他們一般家庭負擔較輕,較之肩負一家幾口生計的人,年青人有‘輸得起’的本錢。”

 

做生意,莫不想贏。作為上市公司主席的劉鳴煒於商場身經百戰,他肯定地說:“營商沒有一定成功的方程式。”他提醒年青人要“做足功課”,一方面要掌握市場及行情,亦要全面了解公司的實力和狀況,知己知彼是成敗關鍵。“青年創業要有遠見,切忌盲目追隨潮流,要看長遠的發展和潛力。”

 

創業者必備條件

談及成功創業家應具備哪些特質?劉鳴煒表示,首要是堅持嚴守紀律,不僅有助時間管理,更是一種磨練,以培養堅毅性格;其次是堅強,即使遭遇逆境,亦不能被失敗和錯誤擊倒,而要從中學習和成長;還有是同理心,多從別人角度考慮,接納不同意見,方能理清大局脈絡。

 

除了上述這些特質,劉鳴煒認為保持身體健康和心境開朗亦相當重要,其中運動可謂不可或缺。“以我為例,無論工作多繁忙,都保持運動的習慣,運動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參觀初創印象深刻

這個夏天,劉鳴煒便參觀過本地品牌“麥子啤酒”,這是由三個香港80後青年人創立的啤酒品牌,於2月才成立。他更在酒廠實習,切身體驗幾位青年的創業路。“由開始時只有一個想法,到買原材料、釀酒、入樽、貼招紙、入箱、銷售、送貨等,都是靠他們三人一手一腳處理,邊做邊學。雖然辛苦,也未知將來發展如何,但他們享受這個過程,換來的滿足感也非筆墨能形容。”

 

不要把青年單一化

人無完人,每人皆有優點、缺點,青年也一樣。劉鳴煒強調,“我們面對年青人,不能只放大缺點而忽略其長處,不要作無謂的比較,當然良性競爭有助進步,但不能把所有青年單一化,以單一標準定奪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

 

劉鳴煒坦言,現今社會喜歡比較,形成催谷、操練的風氣。“無論家長、老師、學校、學生之間都不斷比較,抹煞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發展,更遑論讓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香港確實需要全面和長遠的青年政策,讓青年人能夠發揮所長。”

 

生涯規劃明確前程

劉鳴煒強調,大眾對青年政策存有誤解,以為凡影響青年的政策都屬青年政策,如房屋、就業、福利、文化、體育等政策全都影響青年,但青年只是當中的持份者,這些並非青年政策。他表示,青年政策的焦點在於協助青年過度到成年,體驗轉變是每個年青人的必經階段:由高中升至大學、就學到就業、與父母同住到自立成家,支援青年面臨這種轉變就是青年工作。

 

青年人要順利過度,不論是升學、就業或創業,劉鳴煒認為生涯規劃都相當重要。今天的升學選擇和出路較20年前多,選擇多也要懂得選擇,但社會提供的資訊和輔導仍然不足。舉例說,一個高中生立志投身某個心儀行業,當前應當早作準備、規劃,未來才可達到目標。“試想一個沒有生涯規劃的大學生,畢業後學債纏身,數年工作後薪金水平和沒有學位的差無幾,難免會有怨氣。”他寄語年青人做好生涯規劃,訂立明確目標,免走寃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