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6月
潛力乍現 非洲蛻變

所謂“世界是平的”,在全球化浪潮下,國與國之間經濟疆界日漸消弭。例如中國在非洲投資經年,未來可有收成?香港又可如何應對?

 

香港應把握非洲當起之勢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

 

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非洲是中國對外援助的一個重心,但援助以外的投資有限。2015年是一個大轉折點,但在此前中國在非洲的總體投資仍屬可觀。雖然非洲相對落後,且戰亂頻仍,歐美殖民主義使之成了“黑暗大陸”。但中國及其企業並沒有因而捨棄非洲,並成為當地資金重要來源。

 

中國是非洲主要資金來源地

單以較重商業性質的貸款來看,從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數據顯示,在2000年至2015年共達630億美元的貸款額,分佈非洲所有54個國家。美國的進出口銀行同期提供的貸款只有170億美元,且限於五個國家,政治與軍事因素極為明顯。

 

中美援助心態大不同

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將投放600億美元資助非洲興建新的重大基建投資項目,其中耗資逾十億美元,由非洲東北國家吉布提至埃塞俄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鐵路在2016年已落成通車,由此開啟了吉布提港的發展,及由阿迪斯阿貝巴連接西非、中非鐵路連接的新發展。此外,坦桑尼亞與肯尼亞的海港與鐵路亦由中國資助,貫通中非,推動印度洋與大西洋的兩洋連接。一如“一帶一路”倡議所強調,基建交通先行。當地區之間往來更為方便之時,製造業、服務業的投資與貿易亦可與時並進。

 

美國在非洲的投資是政治先行,往往以本身政治標準和要求強加別國。如今年五月,美國便以貪污嫌疑為名,中斷給予肯尼亞衛生部的部分資助。反之,中國則不理會當地政府的內政,一心資助。國際貨幣組織亦指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並不根據當地法治程度而取捨。此舉或許帶來投資風險,但對當地的發展卻有莫大幫助,特別是戰亂和落後地區。如上述所指,習近平提出的600億美元資助,目標是推動非洲各地本土經濟發展,非為企業最大利潤,也不是利用資助來干預當地政治,這與歐美新舊殖民主義和跨國公司的投資大相逕庭。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也是最貧窮國家之一。經歷內戰之後,雖然石油礦產出口港口欠奉,卻在過去十年每年經濟增長達10%,中國在當地的投資起一定作用。而於2016年開通的吉阿鐵路,中國未必容易收回逾十億美元的貸款,卻使埃塞俄比亞擁有一條貫通到港口的現代鐵路,並將可循中方資助的鐵路進一步伸延,南下肯尼亞、東非、中非,西往西非。

 

未來非洲人口紅利可觀

隨着其他地方經濟趨向減緩乃至衰減,預料非洲將成為全球高增長地區。據聯合國資料,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在2035年新增勞動人口會超越全球所有國家新增數。2025年,非洲25歲以下的人口佔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紅利將於2035年之前十年開始體現出來。中國在非洲的大規模基建投資,正是把未來的人口紅利經濟效益擴大地和提早爆發出來。

 

非洲聯盟在2012年規劃時指出,2040年前非洲基建將達3,600億美元,非洲各國自籌的只能達到300億美元。中國在2015年底提出的600億美元資助會是第一批,在600億美元以後還有後續,包括有100億美元中非產能合作基金可循環使用。這些數目亦不包括中國企業的商業投資。中國將會是非洲基建與產業發展的最大投資者,也應該是非洲人口紅利形成的世界工廠巨大經濟效益的最大得益者。

 

非洲的發展機會巨大,在今後數年間中國資助建設的鐵路、海港完成之後,非洲各國連成一體,通過海港和銜接的鐵路也連接上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北上地中海,東北往伊朗、波斯灣、印巴,以至東南亞,整個地緣位置格局都會從根本轉變。

 

香港部署對應之法

從企業而言,一如“一帶一路”的整體倡議,香港企業應跟隨中央政府的基建進入沿線國家的市場。由於香港缺乏對非洲國家的關係與認識,重點應是貿易與服務,如借助華為等中國品牌手機在非洲建立的通訊網絡和用戶基礎,進一步提供附加值服務;又如吉布提港正力爭成為東非的新加坡,建設港口經濟的各種硬件、軟件,香港企業都有可為。

 

其次是培訓人才。香港可以在航空學院、鐵道學院協助非洲培養有關技術與管理人員。各大專院校也應開設有關非洲發展的課程,從知識與人才方面建立起與非洲的聯繫。

 

香港企業與政府應更重視長遠的發展規劃,特別是教育與人才培訓,不要落後於需要,並期望香港企業能跟隨中央政府的投資,在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及肯尼亞等進入非洲大陸的市場,開啟香港與非洲由商貿至其他的連鎖關係發展。

 

 

開發非洲工業處女地

香港鞋業總會會長梁日昌

 

梁日昌屬本港開拓非洲業務的先驅,早於2009年已到埃塞俄比亞設廠。他形容埃塞俄比亞為工業處女地,因為當地工業意識薄弱,未有十分成功的大型工業。他於當地設廠,把原材料加工至半製成品和成品,產品主要銷往美國。

 

原材料和勞動力適合發展

梁日昌認為,“走出去”的企業家須認清自己於當地發展的原因:“你想要甚麼?資金?廉價勞動力?原材料?”首次踏足埃塞俄比亞,他就被當地的優質羊皮吸引。他表示,埃塞俄比亞屬於高原地勢,氣候乾燥,羊身上沒甚麼跳蚤,皮的質量極佳。同行許多意大利商人都從當地購入原材料進行加工,製造皮革用品。隨着業務拓展,2009年他決定投資億元,包攬上游原材料批發生產,實現一條龍產業。

 

廉價勞動力亦是梁日昌考慮因素之一,不過埃塞俄比亞勞動力雖然可觀,但他坦言當地勞工積極性較低:“中國是農業社會,重時令,具紀律;埃塞俄比亞以牧羊為主,生活節奏緩慢,積極性亦相對薄弱,這是當地文化的一部分。剛開始時,員工都是日落歸家,加班無望。但自從當地引進廉價手機,成為他們的重要消費產品後,他們有了賺錢的動力,便願意留下來加班了。”

 

基建和制度落後建立商譽需時

作為“開荒牛”,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從敲定興建工廠開始,地域局限便是運輸上一大挑戰。當年梁日昌把機器從內地運到埃塞俄比亞,足足花了半年時間,而且埃塞俄比亞是高原地帶,運輸需要翻山越嶺,基建設施亦簡陋,增添不少麻煩。

 

不過比起基建的落後,制度的落後對投資者而言帶來更多不便。梁日昌笑言:“即使只是更新牌照,我也要親身前往當地,在窗口排隊處理。”專業服務亦同理,香港很多服務之間每有連繫,可以一站式辦妥,但在當地每項服務都要獨立處理,比較繁複耗時。可幸非洲國家打擊貪污有功,行政尚算清廉。

 

梁日昌指出,進軍異地的最大難度其實是重新建立商譽:“在我們設廠前,非洲沒有任何鞋廠,專業買手見生意‘無跡可尋’,擔心不能準時交貨,寧可找其他貨源。因此要說服客戶向我們購買第一批貨,困難重重卻也最為重要。”

 

進口帶動外交

對於內地近年外交活躍,“走出去”多年的梁日昌認為,進口是帶動外交的軟實力:“美國沒有太多境外基建投資,不像中國到處給人建鐵路。但美國讓他國免稅進入她的市場已是天大‘恩賜’,這種用經濟帶動外交的手腕,值得中國學習。在中非的開發和合作中,中國宜開放市場,製造雙邊貿易,互惠互利。”

 

中國“走出去”與歐美國家當年往內地設廠同出一轍。梁日昌認為,在獲得經濟與外交便利以外,也要注重當地環境保護:“環保是現在一個重要議題,中國作為大國,應該設立法例保障當地資源和環境。”

 

當地華商相互照應

本港企業投資進軍其他國家,或會擔心當地的排華情緒,梁日昌則指出,排華的政治風險的確存在,但非洲人也不敢貿然針對華人。他建議,準備探索非洲的企業家要做足準備功夫,先與當地的華人商會溝通,需要時也可找到援手。

 

梁日昌於埃國發展順利,但除了自己的生意,他亦希望可帶動當地的發展:“開發埃塞俄比亞對我來說很有價值,我感覺這裏需要我。我希望用十年時間,不只讓非洲出產的貨物帶到世界各地,更讓當地的貿易環境如已發展國家般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