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11月
覓地發展 未雨綢繆

土地供應關乎市民福祉以至整個地區的發展,但香港地少人多,在土地規劃與開發上挑戰重重。因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甫上任便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以全面、宏觀的視野檢視和規劃香港的土地供應。

 

早前特區政府就未來30年土地供應和需求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公私營房屋,工商業用地,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總體短缺量最少達1,200公頃。

 

解決住屋用地是首務

根據政府預測,計及本港人口增長、安置舊區重建戶等因素後,2016至2026年期間的住屋淨需求將達460,000個單位,而2026至2046年間淨需求則為540,000個單位,即未來30年須額外興建100萬個房屋單位,相關的土地需求將達1,670公頃。然而,預計期內所能供應的土地僅約1,440公頃,因此存在多達230公頃的房屋土地短缺。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強調,有關計算是假設住戶的居住空間維持不變,並參考近期新發展區的地積比率所得出的數字,倘若進一步加大居住空間,相關土地需求將進一步有所增加。

 

提及政府最新推出的“首置上車盤”計劃,黃遠輝認為,在土地資源不充裕的情況下,政府為項目設定入息下限屬無可厚非。他又表示,若首置上車盤能透過政府及私人發展商合作的模式發展,則可達至三贏:政府可避免動用公屋用地,私人發展商可釋放持有多年而未能發展的土地儲備,年輕家庭亦可達成“上車”目標。但他強調,若首置上車盤涉及農地改劃,城規會審議時並不會因為項目性質而改變審批標準,而是考慮與當地規劃氛圍的配合度,以及交通運輸、排污、環境等因素。

 

工商發展還看土地供應

經濟用地方面,黃遠輝相信相關供應亦較需求缺少約250公頃,相關的短缺主要集中於幾種經濟用途: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工業及特殊工業,如現代物流、高端數據中心及產品檢測服務等行業。相反,非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及一般商貿用途的土地卻見盈餘,但只能解決部分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及工業的短缺問題。

 

雖然部分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及非商業核心區甲級寫字樓或可互換。然而,部分甲級寫字樓使用者如跨國企業,都十分重視辦公室的位置,便利與客戶直接會面及產生區內協同效應,即使租金高昂亦在所不計。黃遠輝認為,香港必須開拓足夠的甲級寫字樓用地,方可吸引海內外企業來港設地區總部,藉此鞏固香港作為區域樞紐的地位。他指出,現時已處於興建階段的有新世界中心重建項目,處於推展階段則包括中環新海濱3號用地發展項目及灣仔政府大樓重建項目等。至於落馬洲河套區、古洞北、洪水橋等新發展區,還有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上蓋等,長遠可帶來新的工商業發展用地,為新興產業帶來發展空間。

 

人口上升社區用地需求增

除了住屋及經濟用地外,用於政府、機構或社區的用地、休憩用地及運輸設施用地對本港發展亦不可或缺。當中的不少設施與人口相關,如學校、醫療及保健設施、社區會堂及社會福利設施等。黃遠輝表示,人口增長的同時,此類設施的需求亦必定相應增加,加上人口老化,安老、醫療及廢物處理區等公共設施的需求亦會隨之上升。按特區政府最新的人口推算,2043年本港人口將增至822萬,上述設施所需的用地不容忽視。他預期,相關土地短缺將達720公頃,佔短缺用地比率高達60%。

 

為更好地規劃未來土地發展,黃遠輝表示,專責小組稍後就有關討論進行公眾諮詢,收集意見如實向政府反映,以便當局長遠規劃香港的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