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0年5月
抗疫初見成效 切忌掉以輕心

香港雖屬全球最早錄得新冠肺炎病例的地區之一,但因曾經歷“沙士”洗禮,早在疫情爆發之初已嚴陣以待,至今未有爆發大型社區感染。但外地疫情尚未受控,病毒仍有反撲危險,市民絕不宜掉以輕心。
 

 

新冠肺炎疫情短短數月席捲全球,波及範圍之廣、影響人數之多,均為傳染病史上所罕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指出,香港雖屬全球最先爆發疫情的地區之一,惟市民自發佩戴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管理,政府亦及時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令香港至今未有爆發大型社區感染,成為全球抗疫表現最佳地區之一。

 

雙線作戰 抗疫全球化

邱騰華形容今次疫情應對是一場“Twin Battle”:香港市民同時面對兩場硬仗。第一場是戰勝新型冠狀病毒之戰;第二場是對抗疫症造成的經濟後遺症。“第二場仗的影響更為深遠,試想像當全球經濟受衝擊、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可以造成極可怕的連鎖負面影響,這可說是自上世紀初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但當前首務還是要戰勝第一場仗,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當前疫症已演變成全球性事件,邱騰華強調,各國已不可能單靠閉關自守而獨善其身,即使一個地方的疫情受控,病毒依然可能從外部再輸入,故必須從全球的宏觀角度思考,才能取得勝利。舉例說,內地在疫情穩定後主動向各國供應防疫物資;而在取得病毒DNA圖譜後,內地也即時通報,讓各國可進行科學研究。“面對當前形勢,沒有比攜手合作更加重要,如因政治原因而妨礙國際間的合作,這對抗疫毫無幫助。”

 

圍堵抗疫 科學為本

而香港在這場全球抗疫之戰上,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早於去年12月,特區政府已率先委託四位國際衛生專家:梁卓偉、福田敬二、袁國勇及許樹昌,就政府的抗疫策略提供專業意見,並確立要以圍堵政策為策略核心。邱騰華解釋,圍堵政策是指堵截病毒擴散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隔離處理所有確診個案,並進行詳細的接觸者追踪,找出所有曾與患者接觸的人,再為他們作醫學檢查或家居隔離。

 

要成功圍堵病毒,保持社交距離這配套政策必不可少,包括戴口罩、食肆座位間保持一定距離、暫時關閉部分社交場所等。邱騰華承認,某些行業的經營難免因此受影響,但在醫學上,這是應對疫症的不二法門。“某些國家因早期應對不足,後期要實行極端的人員隔離措施,包括封閉整個城市、不可多於兩人聚集、除了購買食物外不許外出等。慶幸我們前期應對尚可,成功把疫情壓制住。”

 

調整心理 長期作戰

因疫苗尚需時研發,邱騰華表示,是次疫情對經濟、民生、生活有多大影響仍是未知之數。而且疫情往往反覆,港人絕不能掉以輕心。他指出,香港的疫情在短短數月間也有多次起伏,最初病毒由內地輸入,再到本地爆發,之後再經歷海外輸入,再如日本、新加坡等地早期表現不錯,但最近疫情再度緊張,就是最好的警示。

 

新冠肺炎的特性是人口越稠密、發展越繁榮、交通越頻繁的地方,所受影響就越大。邱騰華曾經向外國媒體說過“It’s a test of resolve rather than a test of resource”,意旨這不是擁有資源、金錢就可解決的考驗,決心、努力來得更加重要。“病毒不會一時三刻就消失,市民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在心理和生活上作出相應的調整。只要大家齊心合力,堅持下去定能見到曙光。”

 

編按:上述內容為本會網上講座“與工商企業攜手抗疫”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