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8月
古典音樂盒之魂

拉動古老的發條,偌大的木箱中,音筒隨即徐徐轉動,小鋼片在音符之間跳躍,奏起一曲曲清脆悅耳的樂章,彷如時空交錯,置身十九世紀歐洲的藝術殿堂。這裏說的是沈墨寧收藏的瑞士古典音樂盒演奏時的光景。百多年前的工藝珍品,至今依然精確運轉,完美演奏出一闕闕優雅樂章,瑞士的工匠之魂,委實令人驚歎。

 

機緣巧合 與音樂盒結緣

說起音樂盒,一般人的印象可能是小巧玲瓏的擺設,但沈墨寧的收藏,卻顛覆了這種刻板印象。皆因其藏品中,體積媲美小型鋼琴的比比皆是,而內裏更宛如一隊小型交響樂隊,鋼琴、簧管、敲擊、皮鼓一應俱全,故此演奏時,每每洋溢着古典音樂的浪漫。沈墨寧本從事鐘錶行業,也是城中知名古董木雕收藏家,數十載下來,收藏了二萬多件手工精湛的珍貴木雕。那緣何會與音樂盒結緣?

 

“一切都是機緣巧合,五年前參加了一場拍賣會,當時碰巧在拍賣音樂盒,一聽之下,其天籟似的音色頓時令我著迷,而更重要的是,其製作原理竟與鐘錶一模一樣,我頓時大感興趣。自此醉心研究其歷史,也開啟了收藏之路。”短短數年,沈墨寧“上窮碧落下黃泉”大舉從世界各地搜羅古典音樂盒,藏品至今已有四百多個,佔傳世作品達六成之多,其決心與熱情,實在令人歎服。

 

價值連城 當年可換城堡

沈墨寧收藏的音樂盒,大部分為1840至1895年間在瑞士製作,最“年輕”的也經歷百載風霜。沈墨寧娓娓道來這段歷史:“瑞士向來以鐘錶裝配聞名於世,但各類零件卻依賴進口。十九世紀時歐洲政局紛亂,各地戰爭不斷,令瑞士的鐘錶零件供應大受影響。無奈之下,一眾鐘錶工匠忽發奇想,轉型製作與鐘錶原理相同的音樂盒,遂留下了一批堪稱工藝奇珍的古典音樂盒。”

 

這些音樂盒設計精細,製作期往往以年計,且為全手工製作,價格絕非尋常百姓可負擔,當時可擁有這些音樂盒,是上流人士的身分象徵。沈墨寧指出,其藏品中有一台B.A. Bremond瑞士製音樂盒,由當時一位英國爵士委託製作,他出手闊綽,承諾以一個中小型城堡為報酬,最終工匠足足花了十年時間方製成,“這個音樂盒當時可換一座城堡,最終我以20多萬美元拍得,在香港連一個廁所也換不到,相當划算吧!”

 

滿載歷史和故事

談到最喜愛的藏品,沈墨寧坦言難以取捨,因每個音樂盒背後皆有其故事,每個均屬獨一無二的珍品。“例如這個音樂盒,我當時一聽便十分驚訝和激動,因我收藏的音樂盒共有二萬多首樂曲,那是唯一的一首中國音樂,且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茉莉花》!後來翻查資料,原來1872年意大利有個歌劇,當中一幕帶有東方色彩,故特別選用了一首中國歌曲,當時稱為《江蘇民謠》,自此這首曲便傳遍歐洲。”

 

琳瑯滿目的藏品中,更有一個屬拿破崙四世所訂造,設計上刻意加入了波拿巴王朝的象徵 – 雄鷹和蜜蜂,滿載皇室色彩。又因拿破崙四世喜歡吹口哨,因此每首樂曲均會以口哨聲為前奏。此外,還有一個屬美國著名金融家J. P. Morgan所擁有,後來傳到曾孫一代,苦於音樂盒損壞而不懂維修,後來得知沈墨寧不僅熱愛收藏音樂盒,且善於維修,遂欣然割愛,以十分相宜的價格將祖傳音樂盒相讓,唯一條件是需好好保存。

 

望設博物館 流芳後世

沈墨寧笑言自己“五音不全” ,雖時常置身樂韻縈繞的環境中,但對這些樂曲的研究涉獵不深。他認為這些音樂盒記錄了十九世紀歐洲兩萬多首樂曲,當中或有已失傳的滄海遺珠,亦未可知。他期望將來可與音樂學院的專家合作,一同發掘這個歐洲音樂史寶庫。

 

他還有個願望,就是設立一座小型博物館,把歷年收藏的清代木雕及歐洲古典音樂盒一同展出,分別呈現中西文化最精緻一面,若可成事,定必成為藝術界一時佳話。“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設此博物館最適合不過。若政府方面有此意向,我願借出甚至無償捐出藏品,以促成此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