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10月
自動化養蟲處理廚餘 助建綠色循環經濟

目前香港每天的廚餘量達3,600噸,位於北大嶼山小蠔灣、本港唯一處理廚餘的工廠,每天處理量只有200噸,情況實在杯水車薪。庫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庫基生物)創始人及總裁余廣滔,構思透過飼養黑水虻這種沒有生物風險的昆蟲,以天然方式消化廚餘,幼蟲蟲身及蟲糞並可製成魚糧及農業肥料,形成綠色循環經濟。

 

作為本地初創的“ 新 丁”,庫基生物早前於香港貿易發展局“ 創業快線2020”比賽勝出,獲安排與香港投資者及相關政府部門、環保企業等會面,交流合作機會,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回顧創業歷程,本身在香港理工大學修畢管理學碩士的余廣滔坦言,本身並無生物科技底子,但一直有一顆創業心,更有志成立社企,期望藉開創可持續發展的業務解決一些社會問題,為世界帶來若干改變,正因抱持這份信念,為日後創立庫基生物播下種籽。

 

自然界清道夫有效消化廚餘

“ 有感從海外運來本港的有機農作物不夠新鮮,我在碩士畢業後曾在粉嶺開設有機農場,希望為港人提供更新鮮的有機蔬果,惟本港寸金尺土,農地生產數量有限,產品在價格上亦欠缺競爭優勢,無奈失敗而回。”依然抱有創業夢的余廣滔憶述,直至一次看到一齣BBC紀錄片,講述被譽為自然界“ 清道夫”的昆蟲可拯救世界,觸發他想到利用昆蟲或有助解決本港日益嚴重的廚餘問題,並即時坐言起行,找來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大學教授及投資者,共同實踐創業意念,庫基生物因而誕生。

 

余廣滔闡述,本港每日製造的廚餘數量多達3,600公噸,但現時唯一位於北大嶼山小蠔灣第一期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天以“ 厭氧消化” 技術僅能處理約 200 公噸廚餘,最終大量無法處理的廚餘被送往堆填區。“ 相對而言,我們的廚餘廠可透過自動化系統分類廚餘,先篩走骨頭,再將廚餘磨成糊狀,經系統直接餵飼已養殖的幼蟲,並已達致工業級規模,利用電腦自動化控制幼蟲的生長過程,以至日常的餵蟲次數和數量等,若廠房面積與小蠔灣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完全相同,每天可處理的廚餘數量,將較現有技術提高兩至三倍。”

 

沒有安全風險 具多重優勢

至於為何選擇黑水虻,余廣滔解釋,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2013年發表的報告指出,昆蟲蛋白對人類有益,更特別向全球推介黑水虻。“ 經我們的團隊研究發現,黑水虻主要在本港郊外出現,既非外來物種, 對人類不構成威脅,亦不喜歡飛 往人類聚居的地方,故不會在家居出現,更重要是沒有生物安全風險,也不帶對人類有威脅的病菌,配合兼具雜食習慣可有效處理含油份或調味料的廚餘、繁殖與生長速率高,以及蛋白質豐富 等優點,尤其適合充當廚餘‘ 清道夫’。由於黑水虻幼蟲含有豐富蛋白質,蟲身經烘乾後可轉化為雞或魚的飼料,也可成為食品添加物;而蟲糞則可變為有機肥料,物盡其用。”

 

前海設生產基地

為爭取更多的土地資源及所需資助,並吸納合適的科研人才,余廣滔表示,庫基生物現已進軍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計劃建立以工業級規模養殖黑水虻幼蟲的自動化廠房,並充分發揮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融合的優勢,拓展公司的業務領域。

 

隨着環境局推出引用昆蟲技術小規模地處理本地雞糞的試驗項目招標,余廣滔指出,該公司已擬定標書投標,同時與東莞、珠海及南京等地的政府聯絡,冀可採用生物技術協助當地處理廚餘。 “ 我們現正籌備新一輪融資,期望有關技術可盡快在香港及內地落地應用,未來並能進軍東南亞市場,長遠更能利用昆蟲生產新型蛋白質,力求可為解決糧食危機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