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12月
了解灣區概況 洞悉香港定位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以來,大灣區發展持續矚目。隨着區內互聯互通越趨緊密,香港工商界應適時了解箇中變化,以便掌握大灣區最新脈搏。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標誌着粵港澳合作進入一個由國家規劃帶動、各方深度合作的全面實施新時代。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認為,“十四五”規劃為大灣區帶來多項新機遇,置身其中的香港亦有了新的定位。

 

香港新定位

王春新指出, 高質量發展是“ 十四五”規劃有別於過去五年規劃的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對國家新時期新階段的發展將產生決定性影響。他指出,高質量發展內涵十分豐富,其中創新驅動發展是其首要特色,也是產業轉型的首要動力,就此國家提出科技自立自強,提倡科教興國,銳意向高品質經濟轉型,全力建造國際科創中心。

 

香港創新及科技上游產業的基礎研究已達世界級水準,原始創新能力亦居亞太區前列,王春新認為,未來應更好配置資源,全力打造國際科技中心,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推動內地科技創新產業向縱深發展。

 

促進內需 助力開放

在此形勢下,王春新表示,大灣區亦可配合“ 內循環”戰略,充當內需促進者。他預期,在“ 內循環”主導政策下,內地經濟發展動能將進一步從外需拉動轉為內需拉動,內需迅速擴容,消費不斷升級。因此,未來大灣區可從推動港企優勢產品擴大內銷、拓展進口分銷業務、建立有效的內銷管道和網絡、提升政府專項基金支援中小企拓展內銷的針對性及有效性、為港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提供金融支援、協助內地完善消費者保障等方面入手,促進內地進一步擴大內需,並在內地這個最具潛力的市場上分一杯羹。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未來五年內地將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多項措施,王春新指,香港既可在建立貿易投資新體制上提供最佳示範,協助內地實行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另一方面,香港是內地進口商品的主通道之一,內地加大對外開放也可望為香港帶來更多商機。大灣區並可借助自身在基礎設施、產能擴張等各項優勢,協助推進內地更高水準對外開放。

 

隨着中國以至亞洲的綠色金融需求增加,王春新強調,發展綠色金融乃當務之急,香港具備獨特條件在內地發展綠色債券和綠色金融,可望成為大灣區綠色金融的先導者,並推動大灣區城市間的綠色金融合作。

 

大灣區前景燦爛可期

展望將來,王春新對大灣區前景非常樂觀。他表示,未來大灣區將充分發揮整體優勢,追趕世界頂級灣區水平。預計到2025年,大灣區經濟總量將達到2.5萬億美元,可望超越東京灣區,成為全球最大的灣區經濟體;20 年後,大灣區GDP 總量有望突破五萬億美元,甚至有機會超過東盟十國的總量水準。他坦言,大灣區之中又以港深兩地的金融發展水準和科技產業優勢獨一無二,其他城市難望其項背,故兩城將是大灣區真正的核心和引擎。

 

王春新認為,香港傳統產業已難再擔當促進經濟成長的重任,只有創新及科技產業取得重大突破,才能扭轉聲勢。他認為,金融業是香港最有前景的一員,在支撐本港經濟增長之餘,還可抓住良機進一步提升至世界級水準,在國家蛻變成金融強國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