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3年3月
充當金融橋樑 聯通灣區歐盟

為進一步探索大灣區與歐盟實現金融一體化的商機,以及香港在促進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與投資的角色和功能,本會早前與歐盟駐港澳辦事處合辦“香港  大灣區  歐盟:金融一體化實例”專題講座,多國駐港總領事、商務參贊及商會領導出席,講座並以線上線下形式與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同步舉行。
 

黃偉綸:積極運用政策優勢  聯通歐盟投資內地

面對全球經濟重啟,大灣區與歐盟如何實現金融一體化,是未來香港值得研究的課題。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社會逐步復常,香港正回歸世界舞台。早前開展的“你好,香港!”活動,透過向海外旅客派發免費機票,相信不但能吸引旅客來港消費,更能令旅客感受香港的安全及待客之道,選擇來港經商及投資,重振香港經濟及旅遊業。

 

進入內地跳板  香港具備優勢

黃偉綸憶述去年11月參與金融管理局主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時,有嘉賓對他說雖有防疫限制,但仍值得來香港。皆因中國GDP在40年間上漲了逾30倍,機遇處處,香港身為聯通內地及國際市場的橋頭堡,故屬必須走訪之地。黃偉綸認為,這番話令他相當鼓舞。事實上,香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無論在文化、法律、地理上都有良好優勢,是各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好跳板,因此他對香港未來能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充滿信心。

 

一直以來,香港的金融發展步伐不曾停歇。黃偉綸表示,“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同時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高質量建設大灣區。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安排下,香港是大灣區城市群之中開放水平最高、生產要素最自由進出和具有最全面環球商業網絡的城市,可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發揮試驗田、防火牆等角色和功能,大大貢獻及受惠於大灣區的發展。

 

金融發展  步伐持續

黃偉綸續指,為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已在去年七月將交易所買賣基金納入互聯互通交易範圍(ETF通)。他指出,ETF通交投活躍,南向ETF通平均每日成交額接近10億港元。

 

除此以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在去年九月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18條措施》,以支持深港在風險及創業投資領域聯動發展,促進兩地科技創新合作,以金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黃偉綸說,18條措施的涵蓋範圍廣泛,將為香港私募基金業界提供便利及優惠政策,推動發展深港風投創投聯動機制。

 

黃偉綸又指,2021年10月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簽署《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將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進行聯網對接,在依法依規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合作。他相信,此舉有助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質效,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包括歐盟在內的境外投資者亦可把握當中機遇。

 

黃偉綸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專業服務中心,可擔任連接內地與環球巿場的橋樑,一方面協助內地企業拓展業務至歐盟成員國,同時為內地城市引入歐盟投資者和外資企業,便利雙方經貿互聯互通。他期待香港商界積極運用國家與香港互聯互通的政策優勢,令包括歐盟在內的海外投資者進軍內地市場。

 

Jour-Schroeder:與港合作以推進  金融穩健發展

歐盟委員會主管金融穩定、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聯盟副主席Alexandra Jour-Schroeder亦表示,香港可與歐盟加強合作,特別是在推進資本市場一體化、推廣綠色金融發展等範疇共同探索更多機遇,助力完善區域金融生態系統健康發展。

 

1957年,歐洲六國簽訂《羅馬條約》,旨在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間的關稅,促進會員國間勞力、商品、資金、服務的自由流通。後來單一市場於1993年正式建立。歐盟成員國花了多年時間,才將共同市場轉型為貨物、服務、人員及資金均可自由流動的真正單一市場。隨後歐委會多次提出立法,不斷協調有關貨物及服務的法律,以達致內部市場運作暢順,消除共同體內的貿易壁壘。

 

“單一通行證”的過去與未來

Jour-Schroeder指,歐盟致力促進世界貿易的和諧發展,歷來其中一項重要決定就是“單一通行證” — 只要金融機構所在成員國批准,該金融機構便可在歐盟其他成員國自由開展業務,其他成員國原則上不能施加額外監管要求。而在“單一通行證”模式推行之前,歐盟金融機構欲提供跨境服務,必須取得每一個它有意涉足之成員國的許可。Jour-Schroeder認為,這一制度安排消除了金融機構在歐盟境內的跨境業務障礙,促進了資金自由流動,對推動了歐盟金融市場一體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歐洲單一市場成立至今已是30載,Jour-Schroeder指它構成了歐盟的基石,讓交易變得更為順暢,然而亦面臨着挑戰,例如在數字金融上仍然有待改進。她指出數字化是金融的未來,雖然歐洲處於有利的地位,但仍面臨市場不統一的障礙,妨礙了金融科技初創公司跨境發展擴大規模。這樣,也不利歐洲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和資料驅動的金融等創新技術。

 

因此,目前歐盟正思考如何迎接數字金融上的挑戰。Jour-Schroeder說,歐盟正着手解決深化數字金融服務單一市場、擴大規模、促進相關金融部門的問題,歐盟亦希望保持技術中立並激發創新。例如加密資產與區塊鏈技術方面,發佈《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希望為歐盟創建一個全面、統一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填補當前歐盟金融監管框架的空白,並務求在規管、保障投資者之餘,同時可做到不對創新活動構成過多限制,致使失去市場活力,並維持歐盟加密市場的競爭力和創新潛力。

 

增市場流動  朝綠色轉型

另一方面,Jour-Schroeder提到為促進歐盟內部資本跨國流動、增加資本市場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對經濟的貢獻、強化市場資金投入小型上市公司等原因,歐盟亦提出“資本市場聯盟”。目前,歐盟現時正審視金融市場的相關規例,以期使之更為完善,便利成員國的資本流動。

 

至於綠色金融方面,Jour-Schroeder認為此乃目前大趨勢,她指歐盟並將加強公共融資與歐洲資本市場聯盟合作,促使私人資金大舉投資綠色轉型,讓會員國更容易提供補助。因應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亦為達成《巴黎協定》承諾與實現2050年氣候中和目標,歐盟希望吸引更多的私人資本共同支持綠色轉型。

 

Jour-Schroeder期望歐盟可聯同全球經濟體邁向綠色轉型。她留意到不少內地和海外機構都有意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可見特區政府在推動綠色金融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值得讚賞。她期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連通國內外綠色和可持續的資金,助力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省市朝向綠色轉型。

 

 

互聯互通新機遇

講座設有對談環節,由歐盟駐港澳辦事處貿易與經濟部主管Walter Van Hattum擔任主持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雷添良及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應邀擔任對談嘉賓,共同探討在互聯互通的新形勢下,如何為大灣區和歐盟的金融合作構建更便捷有效的平台。

陳浩濂:繼續深化互聯互通機制

陳浩濂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中國的金融中心,這是“一國兩制”所賦予的獨特地位,而香港自身優勢甚多,如法治、資本自由流通、普通法系統和簡單稅制等;與此同時,在“一國”原則下,香港擁有連接內地市場的優勢,令香港可扮演聯通內地和世界資本市場的獨特角色。

 

“香港的資本市場發展不論對內地、香港自身來說皆十分重要。故此,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互聯互通機制,例如滬、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和最近的ETF通等,藉此便利內地資金投資海外市場,反之亦然,香港在當中則可扮演‘聯繫者’的重要角色。”

 

他回想,1993年內地首隻H股“青島啤酒”來港上市,到今天內地公司在港股市值佔比已逾80%。由此可見,香港與內地的資本互聯互通機制,儘管開始時或許規模甚小,但往後的潛力可以相當驚人。他深信,隨着內地經濟持續壯大、開放程度不斷提升,香港將可繼續扮演“聯繫者”的角色。“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跨境理財通機制,並考慮在內地設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令互聯互通不只局限於股票市場,更可拓展至財富管理、保險等領域。”

 

雷添良:滬、深港通受投資者歡迎

在滬、深港通推出前,外國投資者要投資內地股市並不容易,最直接的方法是申請成為內地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或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但儘管申請成功,投資上仍有不少限制,資金也受到配額的局限。

 

雷添良表示,直到2014年滬港通推出,外國投資者方擁有嶄新的投資渠道,可說是中國金融改革和開放的重要里程碑。“相比QFII和RQFII,滬、深港通更為簡單和便捷,自推出以來深受包括歐洲在內的外國投資者歡迎,當中不乏大型機構投資者和基金。數據顯示,直到2022年,經互聯互通機制淨流入內地的資金已達到22,420億人民幣,成績斐然。”

 

他補充,雖然部分歐洲國家已與內地交易所建立連接計劃,但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機制仍具備明顯優勢,因香港目前是唯一允許內地、外國投資者直接買賣對方市場股票的地方。“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亦不只局限於股票,還涵蓋證券、ETF、債券等。證監會將繼續透過與內地有關部門磋商,令有關機制持續優化,發揮更廣闊功能。”

李律仁:中國金融開放 香港角色關鍵

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互聯互通,可大致分為兩方面:基建上的“硬件”聯通及制度上的“軟件”聯通。李律仁表示,地理上香港並非處於大灣區中心位置,惟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情況已大有改善。“我曾計算過,由家中駕車到香港國際機場大概需時42分鐘;但由機場到珠海,計上通關時間,卻只需35分鐘,可見香港與大灣區的距離非常接近。”

 

至於軟件方面,李律仁闡釋,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是一個漸進過程,最初的滬港通是透過閉環管理,實現兩地股票市場聯通,操作上相對簡單;其後是債券市場聯通,資金規模已有所擴大;再者是理財產品聯通,此時聯通的已不局限於少數機構,而是擴展到個人的財富。

 

而正在探討中的互換通(Swap Connect)又是另一個重要里程碑。互換通是利率互換市場聯通,牽涉到利率的風險變化,操作上更為複雜,預示互聯互通將進一步擴展到風險管理產品市場。“綜觀互聯互通的歷史,實則是中國金融市場透過香港逐步與世界連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