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8年6月
西九文化綠洲

西九文化區糅合藝術、文化與生活,為香港這個石屎森林孕育一片文化綠洲。座落西側的故宮文化博物館猶如文化區這個皇冠上的一顆寶石,耀眼生輝。

 

 

在本會文化產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及婦女委員會合辦的專題講座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營運總裁陳惠明首先介紹西九文化區的規劃。他表示,整個文化區的總樓面面積85萬平方米,當中40%用於文化及文化附屬功能,餘下60%則為餐飲、酒店、住宅等用途,強調西九的概念是利用此60%面積的盈利維持營運資金來源,文化區是長期設施,此舉長遠而言有利文化區的營運和發展。他又提到,區內的酒店、辦公室及住宅將透過“建造、營運及移交”(BOT)模式與私營機構聯合發展,預計項目將於明年陸續推出。

 

展示故宮文化的現代博物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展示來自故宮博物院的中華文化藝術宮廷藏品,不僅能為訪客帶來豐富而奪目的文化體驗,香港文化大都會地位亦得以提升。作為這些藝術瑰寶的載體,博物館的設計及建築至為重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顧問、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嚴迅奇指出,由於香港空間有限,沒有條件亦不適合建造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形式。他形容,香港的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一所“展示故宮文化的現代化博物館”,故應包含幾個特質:體現香港都市文化、體現中國傳統士人文化及體現傳統中國空間文化。

 

嚴迅奇表示,密集發展是香港特色,建築與環境密切結合,注重人流通達。他認為,故宮文化博物館座落的位置饒富意思:由位處西九東面的戲曲中心,至中間的M+博物館,再來到西面的故宮文化博物館,形成一條軸線,而故宮文化博物館就是整個西九文化區由東至西軸線的一個句號。

 

談及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外形,嚴迅奇認為,它像鼎與否並非重點,最重要是其氣質,“中國文化不求其形而求其神,氣質至為重要,那中國文化的氣質是甚麼?就是氣度、平衡、基調、色彩的變化,還有內斂的華麗。”

 

層層深入故宮空間

在佔地7,600平方米的展廳,展出金器、銅器、玉器、書畫、陶瓷及有關宮廷生活的文物,令人目不暇給。嚴迅奇強調,空間運用是建築的關鍵,今次設計概念目的正是提供適合遊客參觀的空間。受到傳統中國空間文化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啟發,他通過層次排列展示,隨着中軸,經過一個個廣場層層深入,吸引遊人進入博物館發掘探索。 這種空間特點是貫徹整個博物館設計的核心理念。但嚴迅奇指出,北京故宮佔地廣闊,故可平面伸展,而香港空間有限,博物館的三個中庭改為向上伸展,引領訪客由下而上參觀。他總結,整個空間以人為本,建築與室內、室外打成一片,並期望訪客置身其中,能夠與城市有不同方向的接觸。

 

融合藝術與商業

西九文化區設施繁多,除了故宮文化博物館外,M+博物館亦備受期待。陳惠明提到,M+將重點展出20及21世紀的藝術、設計、建築和影像,預計於2019年完工。至於連接高鐵總站出口的戲曲中心,屬戲曲表演的世界級場地,粵劇、京劇等不同戲曲劇種都可在此上演,預計戲曲中心可於今年底“開鑼”,為觀眾帶來賞心悅目的觀賞體驗。

 

毗鄰故宮文化博物館的ACE展覽中心,採用嶄新的“藝術、商業、展覽”模式營運。陳惠明透露,展覽場地面積近47,000平方米,並設有辦公室,計劃今年底尋求發展商合作,並於2022年竣工。他期望,能夠利用藝術帶來商機,從而活化整個地區,讓三者融合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