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稿
2019中總論壇圓滿舉行
2019年01月10日

「2019中總論壇」圓滿舉行

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 成就新時代  迎接新機遇

蔡冠深籲抓緊改革新機遇

陳茂波 梁兆基 劉世錦探討宏觀經濟前景

鄂志寰 車品覺 胡偉俊暢談改革開放與香港定位

 

 

2019110日,香港】由香港中華總商會(下稱「中總」)舉辦 –2019中總論壇-改革開放40 成就新時代 迎接新機遇」今天假金鐘萬豪酒店舉行。是次論壇為香港特區政府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活動之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應邀擔任主旨演講嘉賓,探討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新時代的發展前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亞太區顧問梁兆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分別展望香港金融發展以及宏觀經濟走勢。論壇亦特設對談環節,劉世錦研究員、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成員車品覺及麥格理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圍繞改革開放主題進行討論,探討國家新時代發展方向與香港機遇。

 

蔡冠深:香港可發揮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

中總蔡冠深會長在致歡迎辭時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透過「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合作平台,推動內地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為海內外經貿夥伴帶來龐大發展商機。事實上,港商是國家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受益者和貢獻者。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下,香港可發揮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協助內地企業「引進來、走出去」;香港也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建立了國際金融、航運、法律仲裁和專業服務等中心地位。他亦提到,上月中央公佈了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100位人士名單,其中獲表彰的五位港澳人士當中,王寬誠、霍英東及曾憲梓三位中總前輩會長均在其列,充分體現該會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努力得到國家的肯定。

 

陳茂波:政府致力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

陳茂波司長表示,2018年充分體現「大市難測、波幅難料」,預示今年將迎來不少挑戰。中美貿易摩擦、各個先進經濟體系陸續收緊,以及英國脫歐等地緣政治風險,依然是全球目前所面對的最主要風險因素。不過,中國內地即使面對貿易摩擦,經濟整體仍然穩健,估計全年仍可以實現6.5%左右的穩步增長目標,相信會對香港經濟有重要支撐作用。面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威脅,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事態發展,並採取多管齊下的支援措施發展對外貿易,包括透過洽商和簽訂更多自由貿易協議和投資協定,與貿易夥伴建立更穩固的雙邊關係,並促進與不同地區的經濟合作。

 

中總王惠貞副會長主持答問環節,演講嘉賓和與會者就本港及環球經濟發展、「一帶一路」機遇等進行討論。陳茂波司長表示,港府將於新一份預算案中致力「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同時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梁兆基:打造香港成為金融科技樞紐

梁兆基先生就 「香港金融發展與展望」發表專題演講,認為未來十年銀行業將面對臨「天翻地覆」的改變,虛擬銀行將成為主流,全球進入無現金交易時代。他又提及未來人工智能及移動支付發展的大趨勢,認為香港可以通過維持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解決兩地地域的限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下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加強跨境連接,把握中國對外開放的龐大機遇。

 

劉世錦:中國經濟由爬高山轉為填窪地

劉世錦研究員分析「宏觀經濟走勢與新增長動能」。他指出,中國經濟由以往高速增長,轉向未來的中速增長,正經歷增長階段轉換。需求結構、供給、金融結構的相繼調整,是增長階段轉換的三部曲,隨著各方面的初步調整到位,中國經濟增速將會靠穩,質量亦會有所提升。

 

嘉賓對談:發揮香港多元優勢 與祖國「同發展、共繁榮」

劉世錦、鄂志寰、車品覺、胡偉俊在對談環節中,以改革開放為基礎,探討香港與國家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以及香港定位角色等相關議題。

 

 

劉世錦認為,國家建立市場經濟體系,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巨大成就。展望未來,國家於建立更高質量的市場經濟方面仍可邁出一大步,隨著市場經濟水準、品質和標準進一步提升,國家經濟體系將可再踏上一個新臺階。

 

鄂志寰表示,國家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改革開放迎來新起點,香港應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獨特地位,積極融入國家大局,更多從內地未來長期的結構發展中尋找新的機會。在國家「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建設中,香港可以發揮自己瞭解國外市場和國際經濟體系無縫對接的特點,為各類企業提供新的業務拓展商機。

 

胡偉俊認為,中國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將持續開放,未來四十年若能改變資源配置的情況,讓資源配置變得更有效,將會迎來無限發展機會。

 

車品覺亦提到,香港若要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人才、資源及孵化器三大方面均不可或缺。我們雖置身香港,但應放眼世界,透過善用國家資源與世界接軌,才能成為下一個矽谷,廣納國際人才。

 

蔡冠深會長擔任對談環節主持,各嘉賓就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科技產業發展等範疇分享意見。與會嘉賓指出,本港產業發展仍存在不少優勢,期待工商界攜手合作,在國家下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抓緊機遇,共同為香港及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改革開放:回首中總橋樑角色

爲祝賀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總特別於論壇現場設置展板,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該會致力參與新中國建設,並積極為會員企業探索內地市場、深化香港與內地經貿聯繫、以及配合國家「引進來、走出去」擔當重要橋樑角色。展望未來,該會將繼續貫徹「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定位,成就“建設繁榮香港、融入祖國發展、拓展全球商機”的願景,推動中總不單成為服務香港工商界的商會,更是服務國家的中華總商會,為迎接新一輪國家改革開放“黃金四十年”付出更大努力。

 

出席是次論壇的嘉賓尚包括中聯辦經濟部部長孫湘一,中總袁武、曾智明、劉鐵成、王惠貞、李應生、楊華勇、胡曉明副會長,方文雄、李德麟永遠榮譽會長,工商及社會事務委員會李引泉主席,一眾常董、會董及會員,多國駐港領事、友好商會、工商團體領導、工商金融專業人士、傳媒友好等近300人。

 

 

嘉賓演講及對談精華重點摘要

 

歡迎詞

 

蔡冠深博士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 國家透過「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合作平台,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內地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為海內外經貿夥伴帶來龐大發展商機。
  • 港商企是國家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受益者和貢獻者。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下,香港發揮着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協助內地企業「引進來、走出去」,並且透過參與國家發展,實現本地產業升級轉型,建立國際金融、航運、法律仲裁和專業服務等中心地位。
  • 中央上月公佈的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士名單中包括中總三位前輩會長,體現本會積極投入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發展的努力得到的肯定。

 

主旨演講

 

陳茂波先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 去年大市難測、波幅難料,市場憂慮環球經濟前景,市場風險正在增加。全球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各個先進經濟體金融陸續收緊、英國脫歐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增加。
  • 內地經濟整體仍然穩健,估計全年可以維持約6.5%的穩定增長。經過多年轉型,內地對外需依賴已降低,內需成為穩定經濟的重要力量。內地將繼續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深化市場改革,推動全方位的對外開放,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當局將強化逆週期調節,提高財政政策作用,採取穩健而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務求達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 面對外圍經濟下行風險增加,香港作為細小外向型經濟體,難免受到影響。特區政府將繼續多管齊下發展對外貿易,於具潛力的市場發掘商機、促進投資,協助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
  • 新一份預算案會致力於「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善用財政應對逆週期措施,舒緩市民面對的困難,同時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專題演講—香港金融發展與展望

 

梁兆基先生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亞太區顧問

  • 未來十年銀行業將面對「天翻地覆」的改變,其中的關鍵是互聯網與手提電話的普及,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的長足發展。他預期未來將邁向「手機銀行」時代,人工智能可分析用戶資料,提供最適切的金融服務;用戶則可以藉由手機即時得到所有資訊。虛擬銀行今後將成為主流,而既有的實體分行與櫃員機將逐漸減少淘汰。
  • 20世紀與21世紀的最大分野,是資訊流未來將取代貨物流成為GDP最大增長來源,網絡影響無遠弗屆,電子商務推動全球更緊密連繫,而目前全球50%服務貿易已電子化。
  • 全球將在未來進入無現金社會,內地與印度是促進無現金社會的主要貢獻者,支付寶、微信支付及印度的Paytm都是目前最多用戶的支付工具。隨着更多電子錢包在本港陸續面世,金管局的「轉數快」有效連結各個支付平台,未來本地無現金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 香港未來應維持金融科技樞紐地位,雖然目前本港於金融科技上的資金投放及競爭力尚不及新加坡,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下,香港可以為內地金融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加強跨境連接,把握內地對外開放的龐大機遇。 專題演講—宏觀經濟走勢與新增長動能

 

劉世錦研究員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

  • 內地經濟正經歷增長階段轉換,在三十多年高速增長後,無可避免減速。轉換期間經濟將呈現中高速增長,背後是需求、供給、金融結構的本質變化。
  • 內地增長於今後兩年只要維持6.2%,即可實現2020年前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百年目標,此後經濟增長可能調整為5至6%之間。參考日本發展經驗,增長減速符合國際發展規律,並不表示內地經濟出現問題。增長速度高低屬相對概念,與所處增長階段潛在增長率掛勾,5%在中速增長階段已屬高速度,內地仍是全球增量最大的經濟體。
  • 內地經濟於2016年觸底後,部分人期望經濟出現U型或V型反彈,重回過去高速增長,但此期望不可能實現,內地經濟今後將進入中速增長平台。適當降低增長預期有利於穩增長,避免槓桿本身高的地方政府為尋求增長而進一步擴大基建,推高負債。
  • 內地經濟未來需要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基建與房地產由於已過歷史峰值,未來增長潛力有限,效率下降,風險上升。今後重點應由以往「爬高山」改為「填窪地」。針對分配不均與行政壟斷所抑制的需求與供給,打破行政性壟斷、服務業對外以及對民營企業開放、國資充實社保等都屬內地的當務之急。

 

對談環節-改革開放新起點

 

劉世錦研究員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

  •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立了具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系。雖然成果豐盛,但仍存在問題,還有可改善的空間。
  • 面對新一輪改革開放,下一步應向高質量經濟方向發展,建設相應的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當中涉及中國貿易談判、公平競爭、國企地位作用、知識產權、政府補貼及勞工待遇等議題。
  • 上述種種範疇的改革並非由外在壓力推動,而應按自身發展作自主解決。

 

鄂志寰博士 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 因預計中美貿易形勢時好時壞,而中、美均是香港的主要貿易夥伴,故此香港外部環境不太有利,對香港有一定挑戰。
  • 以目前形勢,美國對於香港的影響力較內地為少,未來香港將與內地經濟有更多融合,給予香港更多政策和發展機遇。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關鍵在於服務業,增長亦主要來自於服務業。
  • 一帶一路的倡議是中國對內及對外的市場拓展,而大灣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及GDP增長最高的區域,不再是9+2的簡單概念;香港在融資、經營、風險管理等專業服務具備優勢,可發揮平台作用協助內地接軌世界。
  • 金融科技的潮流撲面而來,香港暫時滯後於內地、新加坡,亦對傳統銀行業帶來挑戰,香港必須要力追把握後發優勢。

 

車品覺先生 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成員

  • 未來科技的發展要素是人工智能、區域鏈、大數據和雲端,這些元素亦是大灣區發展成為創新科技中心的機遇所在。
  • 香港早前科技發展處於冷起動階段,自去年特區政府著力支援本地初創,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香港創科發展最大挑戰是人才,只要存在機遇自能吸引人才。近年科學園漸有矽谷的感覺,匯聚許多新的實驗室和孵化器、與大學開展合作項目。
  • 科技是以小為大,開發科技不應只著重頂層、頂尖的項目,可從較多小項目做起繼而擴大,寄語香港業界要抱有“處身香港、放眼世界、善用國家資源和市場”的視野,方能真正與世界市場接軌。
  • 當前科技產業要致力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如個人私隱、數據安全、衍生的倫理問題等,方能達到長久的發展。

 

胡偉俊博士 麥格理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 中國在貿易戰的背景下,並不是特別擔心宏觀經濟風險,行政性措施還是相對有效的。
  • 中國經濟的短期行政措施在商品價格及房地產庫存上非常有利,過去幾年成功扭轉美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預期。
  • 未來十年,中國有5%的平均經濟增速已相當不俗,而且內地市場龐大,故仍有不少發展潛力。
  •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目前面對如在教育、醫療、土地及資本等範疇的資源錯配問題,是往後四十年中國需要處理改變資源配置的情況,應設法達致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