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眾對健康、環保的飲食意識不斷提高,植物肉掀起一場新的飲食潮流。不過,全球對肉類的需求依然有增無減,本地初創企業Avant Meats專注研發培植肉,以魚的再生細胞來培植花膠、魚柳,並擁有一般魚肉的口感和營養。
近期流行的植物肉主要有兩種做法:植物素肉是以大豆等植物加工、調味而成,而另一種則是在植物素肉的基礎上以重組發酵技術加入蛋白質令產品更有“肉味”。Avant Meats是香港唯一的培植肉初創企業,其共同創辦人陳解頤及錢寶生以細胞培植肉技術研發人造魚肉,他們抽取出動物再生細胞進行培植,雖然並非素食,但與植物肉一樣環保和健康。
培植花膠 味道口感比擬原品
Avant Meats首先培植的第一個產品是花膠,陳解頤解釋:“我們面向亞洲市場,所以選擇亞洲人有共鳴的產品。培植肉可以製作多種肉類,但由於生產技術成本令培植肉的定價相對高昂,因此需要選擇一些本來售價較高的產品如花膠,消費者才會考慮嘗試價格相近的替代品。”在技術層面,花膠的結構單一,培植出來的效果會較接近傳統花膠。由於培植細胞來自花膠,所以營養價值與真正花膠無異;藉着組織工程學的技術,在培植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後,可以添加支架來模擬體內生長環境,令培植肉的口感變得可控,故能夠調整至接近傳統花膠的口感。
陳解頤引用2019年A.T. Kearney的預計(How Will Cultured Meat and Meat Alternatives Disrupt the Agricultural and Food Industry?),隨着人口增長及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肉類的需求愈來愈大,而隨着培植肉的技術愈趨成熟,預計在2040年培植肉可佔35%市場,植物肉則佔25%,而畜牧所得的肉類則佔40%,可見培植肉擁有巨大的商業潛力。
與此同時,大眾關注環境和個人的健康,陳解頤指培植肉不會產生傳統畜牧、捕魚對環境所帶來的污染,有助減低碳排放。“傳統畜牧需要大量農地、食水和食物,並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並非所有能量都可以轉化到動物肌肉,能量轉化效率低。培植肉在實驗室培植,直接將能量轉化到細胞,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養殖。”她補充,Avant Meats在實驗室培植魚肉,避免了輻射、微塑膠、重金屬等污染所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希望可以藉此減少過度捕撈令海洋資源枯竭和破壞海洋生態。
集資有難度 擬先行外國上架
作為初創企業,陳解頤認為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培育基地,例如科學園為Avant Meats提供地方設立實驗室進行研發。“我們現時在香港進行產品原型開發,下一步是將產品投入生產、量產,但香港沒有這種工業,所以面對着不少的困難。”
即使初創企業擁有良好基礎,仍需要充足的資金來維持營運。Avant Meats亦曾申請政府的資助,惟陳解頤指資助審批時間較長,對於時刻與時間競爭的科研公司來說,援助並不及時,她和錢寶生要不斷尋找新的資金來支持高昂的開發成本,而本地投資者大多對於這項技術並不熟悉,取態較歐美等地的投資者保守。
除了科研成本外,培植肉產品要在香港發售仍面對法例規管問題,陳解頤表示在2020年12月新加坡已經率先批准出售動物細胞的培植肉,Avant Meats計劃2021年推出試驗產品,預計2022年投入生產,會先考慮在新加坡或其他已經批准培植肉產品發售的市場推出產品,“我們會與食品生產商洽談,因為他們已經有成熟的銷售網絡和品牌。Avant Meats則會提供原材料供他們加工,甚至應要求開發新產品。”她相信,如果產品能夠在外國上架後,再入口至香港或內地市場會較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