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公佈的《施政報告》宣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同時在本港和內地擁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本港大學畢業生並派駐大灣區城市工作,期望為青年人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此本會特舉辦專題講座,深入介紹計劃內容,望吸引更多企業和青年人積極響應。
張建宗:冀青年抓緊歷史機遇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大發展戰略,亦是香港在疫情後恢復經濟動力的重點方向,由特區政府主導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不但協助本港企業拓展業務,並鼓勵青年到內地發展事業、深入了解大灣區的最新發展,達至企業、青年互惠共贏,內地、香港相輔相成的效果。他期望香港青年能抓緊歷史機遇,繼續發揮本港獨特優勢,促進區內深度融入以及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孫玉菡:助青年融入灣區發展
勞工處處長孫玉菡指出,大灣區增長潛力巨大,特區政府透過是次計劃不但提供定額津貼以及在內地生活的支援,長遠亦計劃與社會各界進一步合作,深化各項便利措施,讓本港青年更快融入大灣區發展,把握學習、就業、生活三方面的黃金機遇,盡展所長。他透露,截至二月底,計劃已收到200家企業合共逾1,500個職位申請,其中近800個為創科相關職位,可見區內創科發展機遇之龐大。
許柏坤:冀企業及年青人踴躍參與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於今年1月8日正式推出,合共提供2,000個名額,其中700個為創科職位。勞工處助理處長許柏坤表示,大灣區發展潛力巨大,土地面積超過50個香港,而人口更是香港的十倍。“由於疫情關係,本港青年就業問題日益嚴峻,本計劃將支援青年到大灣區城市工作、發展事業,有助他們開拓更廣闊的出路。”
許柏坤續指出,有關企業的申請條件,基本上只有一個,就是需同時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擁有業務;至於大學畢業生方面,申請者只需為香港居民,持有香港或外地的大學、大專院校學士以上資格,並在2019至2021年間畢業即可。“選擇這三年的畢業生,主要考慮到他們未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求職未必太容易,故期望透過計劃協助他們發展事業之餘,也拓闊視野。”
他續闡釋,參與計劃的企業需按香港的勞工條例,以不低於月薪18,000元聘請大學畢業生;而每聘請一名畢業生,將會從政府獲得每月10,000元津貼,最長為期18個月。“考慮到在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一萬多元,如到大灣區工作,可能有其他額外開支,例如住宿、交通等,因此定了一個稍高的月薪,期望可吸引更多畢業生踴躍參與。”
林至穎:香港青年有其優勢
近年大灣區創科發展一日千里,其中深圳更發展成全國科技中心,反觀香港的創科發展較為滯後。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副主席兼民生政策委員會主任林至穎則指出,香港其實具備不少優勢,如香港的大學在前期科研的表現相當出色,培育大量創科人才,比如無人機企業大疆、人工智能巨擘商湯等科企的創辦人,他們最初都在香港的大學擔任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其後在深圳成功創業。
他認為,不少大灣區的企業都樂於聘請香港的青年人,“目前廣州正發展高端智能製造,並劃出一片區域,希望促進香港和廣州之間在此領域的合作,這對香港青年而言是一大機遇。因香港在工業設計方面,其實名列亞洲前茅,如理工大學的工業設計十分優秀,也一直與順德、佛山等製造業重鎮合作。故香港青年在修畢相關專業後,大可考慮到大灣區闖一闖,視野也必豁然開朗。”
大灣區在高科技領域領先全國,但林至穎補充,整個科技產業鏈中還涉及眾多專業服務的配套,這正正是香港強項。這次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着實是一大契機,讓本港年青人可藉此機會在大灣區中一展所長。
李文杲:宜先了解內地稅務制度
稅務差異是其中一個令有意往內地發展的香港年青人最為關注的問題。畢馬威稅務合夥人李文杲表示,說起內地稅務問題,通常大家的疑慮甚多,因內地的累進稅率最高可達45%,而香港最極端的情況也只是15%。“如到內地工作,稅負會否大大增加?但大家可以放心,稅務在大灣區規劃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配套,因此推出不少針對港人的稅務優惠。而適逢2019年內地出台稅改文件,亦令港人到內地工作保障大大增加。”
李文杲表示,甚至有某些情況下是無需繳稅,僱傭形式是當中的關鍵。“如工作合約是在香港簽訂、香港支薪的話,回內地工作則有機會無需繳稅。而上述稅改文件中亦規定,如在內地停留不足24小時,則不作一天計算,可無需報稅。”舉例說,如在深圳南山區從事創科工作,每天從香港即日來回,便無需繳付內地稅項。若在內地停留的時間較長,則無可避免需要繳稅,但在新稅法下亦與過往有別,會從日子上計算,仍有機會獲得稅務扣減。
現時大灣區有不少針對境外高端人才的補貼,廣州、深圳、珠海等九個主要城市,都已推出相關稅務優惠,令其所繳納的稅款不高於15%,貼近香港稅率。因此,李文杲認為香港青年人若到大灣區工作,對稅務問題無需過於憂慮。
上述內容為本會創科及創意文化委員會及青年委員會合辦的專題講座之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