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旅遊及航空業,平日繁忙非常的機場也暫時歸於平靜。但香港國際機場正在此時蓄勢待發,多個項目如火如荼進行中,包括預計明年及2024年分別啟用第三條跑道及整個三跑道系統,以及預計兩年後完成的高端物流中心、於2021至2027年分階段完成的航天城,致力打造香港國際機場成為航空樞紐,展現機場城市的魅力。
林天福:提升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香港國際機場1998年啟用至今,已發展為全球最優秀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約百間航空公司在港提供航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航運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香港國際機場亦需與時俱進,協助推動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林天福指出,近年香港國際機場已發展為成熟的國際航空樞紐,欣見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的港澳專章,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我們要發揮好這個定位,以達成中央的期許。”他強調,機場城市藍圖各項中、長期發展計劃將強化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通過策略性發展,將其轉化為香港新地標,並成為推動香港及大灣區經濟發展的一股新動力。
林天福指出,三跑道系統項目是機場城市的核心部分,包括在機場島以北填海拓地650公頃,以及興建第三條跑道、滑行道系統及相關基礎建設,原有的二號客運大樓將會進行擴建,並興建T2客運廊。現時填海工程已大致完成,他有信心新跑道將如期於明年投入運作,而整個三跑道系統項目將於2024年底前,按時及按預算完成。
創嶄新空運模式
為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機場在航空貨運領域的領先地位,香港國際機場正積極發展高增值的空運服務,抓緊電子商貿帶來的機遇,例如運送溫控貨物(包括藥物及疫苗)的服務。林天福透露,由阿里巴巴旗下菜鳥網絡牽頭的合資公司正在機場發展高端物流中心,預計於2023年落成,每年可為香港額外增加170萬公噸空運貨量,明年落成的敦豪中亞區樞紐中心擴建後預計可將運力增加50%至106萬公噸。
為拓展大灣區的機遇,林天福表示,計劃於東莞設立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及於機場三跑道新填海區設立空側海空聯運貨運碼頭,相信可為本港物流業界創造嶄新的空運模式,帶來額外貨量及業界的增長動力,並惠及東莞一帶製造業。“日後內地出口貨物可於東莞物流園完成清關、安檢、打板及收貨等步驟,通過海路運送至香港國際機場禁區的空側貨運碼頭,直接轉運到世界各地。至於進口內地的空運貨物,運抵香港後可於空側貨運碼頭直接運到物流園。整個過程中,貨物均會以符合香港空運貨物保安的方式運送。”
打造機場新地標
另一項目航天城是發展機場城市的重要部分,當中“11 SKIES”將會是全港最大型的綜合購物、餐飲、娛樂設施,預計於2022年至2025年分階段落成,引入超過800間商店,涵蓋逾120種餐飲概念,並設全港最大的室內娛樂區及三座甲級寫字樓。
林天福表示,與此同時將發展亞洲國際博覽館第二期,成為全港最大、可容納20,000人的室內表演場地,估計落成後展覽設施總樓面面積將增至10萬平方米,與鄰近的“11 SKIES”產生協同效應,期望機場能夠成為吸引旅客及市民的新地標。
林天福相信待全球疫情漸趨穩定,航空交通亦將逐步恢復,機場城市的各個項目於未來幾年陸續完成,可望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帶動香港及大灣區的經濟發展。
張惠民:貨物空運需求增 迎電子商務機遇
新冠疫情雖重創全球航空業,但根據機管局數字,今年的航空交通量穩定且呈升勢,當中六月的機場客運量同比增加40.1%至83,000人次,貨運量同比上升11.5%至399,000公噸,飛機起降量較去年同月增加10.9%至11,050架次。
貨物空運需求有增無減
香港中文大學亞洲供應鏈及物流研究所所長張惠民指出,航空的客運量因疫情影響大跌,但貨運量等物流並未有受影響,表現穩定且呈穩健上升,“客運量雖然在疫情陰霾下大跌八至九成,但卻迎來網購等電子商務流行熱潮,日常用品及食物類別的貨運量需求持續增加”,此消彼長下對航空業影響有限。
為迎接網上跨境購物商機,張惠民表示,已有不少航空公司將客機改裝成貨機,搶佔貨物空運的市場佔有率,惟仍供不應求。他強調,香港位處亞太區中心,是發展日趨蓬勃的內地市場的門戶,配合成熟的航空網絡及配套,提供點對點直航服務,加上靈活的客貨運中轉服務,預料可吸納大量海外投資者,商機鉅大。
空運航運雙軌發展 盡顯優勢
近年廣州及深圳等地積極擴展機場配套,有指會成為香港機場的主要競爭對手。張惠民認為,香港與廣州、深圳的機場客源不盡相同,彼此不會形成惡性競爭。
張惠民續指,香港的航運與空運兩者並行,物流運輸處理較為靈活,具備優勢。與內地不能中途變更運輸方式相比,經香港港口貨櫃船運至香港,可因應需要中途轉為空運,反之亦然。
“香港極具地域優勢,交通四通八達,政策具備靈活而多元化的特點,航空業與港口航運雙軌發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運輸平為優勢。”對需承擔延誤送達風險的運輸投資者來說,這種靈活變通的處理模式是難以取代的吸引力。
倡設大灣區空運禁區
隨着港珠澳大橋啟用,為大灣區內機場的進一步合作提供契機。張惠民更建議,香港可在毗鄰機場的大灣區城市租用土地,在該範圍內行使香港機場的條例及規則,處理日益增大的貨運需求,同時亦吸納附近地區的人手補給,減低運營成本及人手短缺問題之餘,更節省機場港填海造地的營建開支。他相信,配合現時的貨物追蹤技術水平,不難實現點對點、實時的全天候交通匯報,為貨物提供高水平保障。
張惠民強調,通過結合珠海機場的內地航空網絡與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網絡,大大提高大灣區整體的航空優勢,香港可在航空產業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