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2年3月
可持續時裝 締造慢時尚

時裝行業被喻為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加上“速食時裝”的興起,令時裝行業在設計、生產及銷售的過程中對地球帶來沉重的負荷。近年不少時裝品牌或業內人士愈來愈重視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物料選擇、生產及供應鏈等環節實踐Zero Waste的做法,向公眾推廣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葛儀文:紡織時裝業邁向高增值生產

去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公佈,指出紡織服裝行業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僅次於石油行業。隨着“快時尚”的急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亦日見嚴重且明顯。在可持續發展的大潮流,“碳達峰、碳中和”已儼然成為各國及地區的全球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亦是香港以至全球紡織服裝行業的未來着力點。

 

上世紀40年代第一批上海紡織商來到香港至今,紡織及成衣業為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2005年全球紡織及成衣配額取消,貿易自由化及中國加快進口貿易開放等變化,令本港紡織及成衣業面臨全球貿易的競爭。迎來新時代的需求及可持續發展的挑戰,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行政總裁葛儀文表示,HKRITA於2006年成立,致力透過科研發展及技術轉移促進紡織及時裝業邁向高增值生產及服務,提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中心至今已擁有121知識產權、86申請專利,海內外更是獲獎無數。

 

為了進一步開展研發項目,把有關技術轉移予業界,HKRITA於2014年底採取更主導的方式,開展自主研發項目,設立了研發團隊及研究實驗室。葛儀文認為,香港地少人多、空間有限,故需進一步探討在有限空間完成紡織成衣工序,並可兼顧再用等可持續發展需要。

 

48小時內舊衣新裳

有見及此,HKRITA聯同H&M Foundation及龍達紡織有限公司於2017年合作開展“G2G舊衣新裳循環系統”項目,翌年進駐南豐紗廠。葛儀文闡釋,該系統是一條迷你生產線,將舊衣循環再造成潔淨可穿的新衣。“整個過程無需用水、無需染色,大概只需4至48小時即可給予舊衣一個重生的機會。”

 

他續指,整個流程包括由服裝消毒,將布料剪成小塊、開鬆、混合、梳理、紡紗至編織成衣等,均在一個標準40呎貨櫃內進行,具有避震、降噪和控制塵埃的功能,有效地減低對附近商舖造成的噪音和干擾。因此,系統可兼容於購物商場等公共空間內。

 

經過多次調整,現時設於南豐紗廠的G2G系統已屬第二代,初代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H&M時裝店內正式運作。貨櫃由玻璃組成,可清楚看到內部運作。系統具AI分析舊衣的陳舊及材質等,提供圓領毛衣、V領毛衣、樽領毛衣、直身裙及圍巾等設計款式供選擇,製作個人化衣服。

 

創意應對環境挑戰

“這是個貼地、透明度高的環保教育項目,讓市民在親身體驗舊衣循環再造的過程中,加強其環保意識”。葛儀文強調,除了雨衣不能再造外,其他物料的舊衣在確保衣服質素下均可經此系統再獲新生,並可經過多次再造的過程,減少物料浪費,造福社會。

 

葛儀文讚賞香港紡織業靈活性強,行業發展歷史悠久且累積豐富經驗,並與海內外企業商業往來密切,多年來更與大學合作不同研發項目,均有助行業一直向前發展。他深信,“Made in Hong Kong”這個國際紡織業品牌能在國際市場繼續擔當重要角色,並期盼 G2G 這類系統可啟發更多創意、環保方案,應對環境帶來挑戰。

 

 

 

朱可殷:從活動與教育推動“循環時尚”

衣裳似薄 影響甚鉅

根據環境保護署資料,原來香港每天紡織物棄置量高逾370公噸,相等於每分鐘丟棄約1,500件T-shirt,數字不可謂不驚人。Redress循環時尚項目經理朱可殷坦言,香港人談環保往往會想到改變飲食習慣或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卻未必意識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時裝,其實也對環境影響甚鉅。

 

衣服通常不會用完即棄,乍看不覺得破壞環境。但所謂“魔鬼在細節”,朱可殷指,從衣服決定用何物料設計,用甚麼工具、方式生產,及至衣服如何運輸,如何包裝,消費者如何保養,如何丟棄等等細節,倘若處理不善,均會對環境構成莫大影響。然而,購買力強而熱衷消費的香港人對此卻鮮有察覺,故Redress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2007年成立,冀透過活動、教育等方式令港人具備“循環時尚”的新概念。

 

二手服裝的成見

港人熱衷遊日,不少青年男女更喜歡到東京下北澤等着名“古着店”集中地尋寶,希望找到心儀的二手服裝。然而,回到香港,他們卻未必有興趣光顧本地的二手服裝店。朱可殷坦言,傳統以來本地的二手服裝予人感覺比較負面,消費者大多未看就先認定本地二手服裝的衛生、質素、款式多半不會理想,因而門庭冷落。Redress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將收集回來的二手服裝,選出品質最佳的一成到他們的專門店銷售。“其實只要來看過,就會知道二手服裝品質不如想像中不好,甚至不少捐出的衣服,根本是連價錢牌也未剪去的新衣。”她坦言,自從加入組織之後,她自己所穿的衣服也變成二手來源為主了。

 

寓賽於教 品牌合作

朱可殷說,在香港購物實在太容易,甚至在港鐵站也可買到新衣,方便到令人不會忽然考慮要穿二手服裝。所以,Redress就是要在這樣的社會下推動“循環時尚”的教育,而他們採用的方法也是別樹一幟。最佳例子,莫過於“Redress設計大賽”。有別於一般時裝設計比賽,Redress會要求參賽者先參與講座,明白Redress環保理念後,才將學習所得應用於設計比賽。得勝後,設計師更有機會與大品牌合作,從而進一步推動“循環時尚”。

 

除此以外,Redress更會與大品牌合作,除了會到各大、中小企業進行教育講座,更會於零售店內放置回收箱,令一般消費者知道有多一個渠道將舊衣捐出。朱可殷闡釋,Redress的回收特點是透明度高以及以環境保護作為宗旨,他們會將舊衣細緻分類處理,然後致力令舊衣在香港找到合適新主人,從而達到延續衣物的壽命。相比之下,坊間有些機構的舊衣回收,其實只是將舊衣整堆送到發展中國家出售,往往是將成衣廢料問題轉嫁到其他國家,未算真正解決環境問題。

 

及早植根下一代

朱可殷續指,Redress也注重青少年教育。通過與學校合作,放置回收箱,舉辦講座和活動,甚至出版童書,希望可以令“循環時尚”的意識能早日植根於下一代心中。過去兩年在疫情之下雖然不少活動暫停,但危中藏機,學童多了時間在家,也促使他們設計以網上形式宣揚理念。她盼望,疫情更能使消費者停下來反思一下平日購買時裝的習慣。其實只要大家買一件或棄置一件服裝前多想一想如何更環保,整個地球生態已可大大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