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2年3月
人民幣國際化 還看香江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香港既是開拓者,也是核心參與者。長期以來,香港在人民幣業務上累積了先發和規模優勢,預期2022年可進一步鞏固其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為此國際金融中心增添更獨特的優勢。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指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市場深度、廣度和國際化程度,以及法律規則與國際接軌的程度,皆得到海外投資者的廣泛認可,成為境外投資主體進入境內市場的重要門戶。總括而言,她認為有三大因素支持香港發展成離岸人民幣樞紐。

 

匯率穩定 有利離岸市場

首先是匯率因素。2021年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內波動,整體穩中趨升;而近年來,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也進一步提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提升了波動的韌性,改善了全球市場對於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得以穩健發展,資金池規模保持全球領先,人民幣產品體系日趨多元。根據香港金管局資料,2021年11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額達8,687億元,創2015年以來新高;2021年首11個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達 63,750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1%。資金池規模是衡量市場深度的重要指標,也是香港能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的關鍵之一。

 

清算體系具規模優勢

第二個因素是龐大的人民幣清算體系。鄂志寰指出,香港的支付清算系統具有規模效應,全球75% 左右的離岸人民幣支付通過香港結算,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HKICL)數據顯示,2021年香港人民幣 RTGS(人民幣結算所自動轉賬系統)全年清算額為357.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26.6%。

 

香港人民幣資金池規模擴大,支撐大量的貿易金融活動,推動香港離岸市場形成豐富的人民幣產品體系,涵蓋人民幣股票、債券、基金、保險及衍生產品等。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資料,2019年香港人民幣外匯交易平均每日成交1,076 億美元,較三年前增長39.6%,佔全球人民幣外匯交易額30%,超越了倫敦及新加坡。

 

互聯互通 如虎添翼

第三個因素是與內地的金融互聯互通。近年內地加快開放在岸金融市場,2021年“ 滬港通 ”、“ 深港通”及“ 債券通”等互聯互通項目繼續深化,交易規模屢創新高,海外投資者通過北向滬、深股通,持有的內地股票由2014年底的865億元,激增至一度超過2 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2021年9月24日“ 債券通南向通”上線,令香港成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內地投資者投資境外的重要節點。

 

2021年10月19日,粵港大灣區正式開啟“ 跨境理財通”首批業務試點,在資金閉環管理的框架下,支持大灣區居民跨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進行跨境資產配置。跨境理財通進一步活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提升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地位,並帶動香港形成人民幣理財業務特色。

 

展望2022 年發展,鄂志寰認為香港可通過一系列措施,繼續強化離岸人民幣樞紐建設:一,圍繞內地金融市場開放進程,配合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步伐,作為內地市場開放的緩衝區,扮演中介角色;二,進一步提升離岸人民幣市場深度和廣度,重點把業務輻射到東南亞,加強離岸、在岸市場的良性互動;與此同時, 也應持續擴大人民幣計價產品規模,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產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