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旋
發揮香港多重優勢 打造企業總部樞紐
香港是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一直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積極尋求與內地及世界各地合作的機會。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認為,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總部經濟的定位,除可引進更多海內外優勢企業來港,增進企業之間合作、擴大商業網絡外,更有助鞏固香港於全球的金融、運輸、貿易及航空樞紐的地位,繼而引入更多新資金、新技術和優秀人才。
香港位於亞洲的中心,毗鄰區內多個重要市場,並具備資訊和資金自由流通、法制完善等固有優勢,都是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成為總部經濟地點的有利條件。“香港與亞洲主要商業城市都在五小時的航程範圍內,對內地和海外企業來說都是設立地區總部的理想地點。另外,隨着香港特區政府去年宣佈,香港註冊公司的外國人員可在港向中國簽證申請服務中心申請兩年或以上的‘一簽多行’簽證前往內地,並可獲加快處理,大大便利外國公司人員北上洽談商務,進一步發揮香港聯通世界和內地的重要角色。”
支持創科發展 發揮固有優勢
香港這個城市充滿活力,創業生態日趨蓬勃,加上當局大力支持本港創科發展,劉凱旋相信,上述氛圍料可吸引海內外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以香港作為拓展業務的理想據點。“截至目前已有多個成功例子,其中法國傳感器晶片公司Prophesee去年底在投資推廣署協助下在港設立地區總部,進一步在亞洲推廣應用仿神經型態人工智能技術;而獲署方支持在港發展的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技術公司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因應規模不斷擴展,今年初亦決定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期望透過香港多重優勢將業務拓展至世界各地,稍後並考慮在香港成立研發中心,專注為海外發展提供技術支援。”
她補充,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區內交通樞紐,踏入今年初,香港已相繼吸引多間公司透過投資推廣署協助在港設立總部,當中包括持牌金融科技公司EVIDENT Platform Services Limited開設全球總部,以及專門為公共運輸業設計和生產乘客資訊系統的英國公司漢諾威開設地區總部等。
香港低稅率及簡單透明的稅制,同樣是吸引企業落戶香港的亮點。劉凱旋表示,香港為合資格企業財資中心,提供有利的稅收環境和友好的稅務政策。只要符合特定條件,合資格企業財資中心從特定合資格企業財資活動中所取得的利潤,均適用8.25%的優惠利得稅稅率,即等同於基本利得稅稅率的一半,相信有助增加香港作為總部經濟地點的吸引力。
積極提供支援 帶動資金流入
鄧希煒
增強總部經濟吸引力 推動企業發展“雙總部”
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香港若要進一步發展總部經濟,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認為,香港應主動出擊,如提供更全面的稅務以至租金優惠等,增強作為總部經濟地點的吸引力,並積極吸納若干內地龍頭企業通過發展“雙總部”,將融資或出口業務帶到香港,進一步重塑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關鍵角色。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鄧希煒指出,香港長久以來都是連接內地與環球市場的“超級聯繫人”,特別在過往中美關係良好及內地經濟發展最蓬勃的時期,香港可自動享受全球化帶來的“紅利”。但隨着地緣局勢改變,中美關係持續不穩,過去數年不少美資的總部公司因應疫情或他們認為的政治原因,相繼減少在港投資,部分甚至裁員或將總部遷移至新加坡及其他地方,“香港發展總部經濟再不能過於被動,必須更加主動增加自身吸引力,並應善加運用獨有的‘一國兩制’、國際化、普通法及法律制度完善等優勢和軟實力。”
瞄準高科技企業發展所需
香港現正處於轉型的過程,“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定位為“八大中心”,鄧希煒指出,當中有多個中心皆與總部經濟息息相關,包括維持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環球風險管理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以至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或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等,凡此種種均帶動大量高質量的專業服務和相關人才的需求。他續指,現時的總部經濟未必只局限於香港傳統以來的定位,如作為金融中心或法律中心的總部。事實上,去中心化乃世界各地的大勢所趨,而粵港澳大灣區都是走高質量、高科技或新型工業的發展路線,香港可考慮在這些全新的經濟活動中發展為新的總部,如早前在港設立境外總部的寧德時代,就是金融與專業服務以外的內地電動車電池龍頭公司。
要吸納更多企業來港設立分公司或區內總部,鄧希煒強調,香港特區政府應率先從兩方面提升香港的整體形象,其一是聯同大學、NGO(非牟利機構)或智庫等,加強宣傳香港一貫以來具備的軟硬實力,打造一個更正面的形象;其二是善用普通法等優勢,聚焦一些對法律保障或金融監管服務有較大需求的內地或區內企業,爭取他們來港設立總部,甚至是發展“雙總部”。
鄧希煒以華為為例,其研發總部設於深圳或東莞,但在對外宣傳、出口或融資方面考慮到香港在相關範疇較具優勢,故選擇在港成立另一個總部。“內地的高科技企業或需要通過香港這個窗口走出去,特別是尋求融資、出口或專業服務,特區政府正可瞄準這些公司的發展所需,提供更多誘因。”
摒棄“小政府”思維 主動出擊吸納企業
香港一向沿用“小政府、大市場”的思維,鄧希煒認為,這種想法是時候要改變,特別是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對手,如新加坡及內地其他城市早已推出一系列退稅或減稅的稅務優惠,以至租金補貼等政策,吸引更多龍頭企業或重點行業到當地設立總部或分公司,若香港依然處於被動的位置,未能提供具吸引力的“誘因”,難免會落後於人。
鄧希煒表示,發展總部經濟可帶來眾多實質的經濟效益,其一是吸納更多高學歷、富經驗的專業人才,廣及法律、金融、保險及管理等範疇;其二是直接對CBD(核心商業區)的租金市場有提振作用,減低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最後是推動香港經濟多元發展,令“超級連繫人”的角色更為穩固。他強調,今時今日的貿易並非只是貨櫃物流,背後涉及眾多專業服務如金融、保險,貿易程序和管理亦融入大量的數字科技如區塊鏈,這些都是新總部的活動,當局可聚焦吸引相關業務的公司來港設立總部,可望“對GDP有貢獻、對房地產有幫助、對租金市場有支持、對人才有吸納”,從而對經濟轉型發揮正面作用。
前瞻未來發展,鄧希煒坦言,現階段全球正處於貿易戰及金融戰的年代,他強調發展香港經濟,必須避免只是由個別政策局推出若干零碎的政策,引致使用了很多彈藥卻看不到效果,“我們需要制定全面的戰略,透過系統性的政策互動,環環相扣,方能令香港經濟穩步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