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3年4月
全面復常 百業復甦見曙光

歷經三年疫情,望穿秋水終於全面復常,隨着各項防疫措施陸續放寬以至取消,香港對外亦全面復常通關,預料能為零售、餐飲及旅遊等不同行業帶來提振作用,踏上全面復甦之路。

 

謝邱安儀:多管齊下重振零售  疫後復常審慎樂觀

零售業在過往三年深受疫情影響,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當中尤以業務與旅遊相關的行業所受衝擊最大。不過,現時香港與內地已復常通關,訪港旅客人數陸續恢復,雖然與疫情前比較仍相差甚遠,但有關店舖的經營情況亦漸見改善。

 

“現階段本港各個熱門旅遊區的人流尚屬中規中矩,本會早前曾就疫後復甦前景議題訪問會員。他們普遍認為,最少要待九個月後,零售業整體經營情況才可望全面復甦;部分會員更估計要回復疫前正常營運水平,或需時一年至年半。”謝邱安儀補充說。

 

發放消費券料有刺激作用

至於針對本地市場的經營方面,謝邱安儀稱,對業界而言,最差的時間已經過去,目前正逐步回暖。“但自當局於去年九月底實施‘0+3’入境檢疫新措施以來,港人外遊愈趨踴躍,預期四月上旬清明節連同復活節可合組為長假期,相信將吸引更多市民離港旅遊;與此同時,疫後公眾對口罩防疫用品的需求一直減少,對本地消費市場難免構成一定壓力。”

 

有危便有機,謝邱安儀喜見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佈繼續派發消費券,首輪更將於四月中發放,迅速回應業界一直以來的需求,配合香港旅遊發展局亦會向訪港旅客派發消費優惠券。料雙管齊下將有助同時刺激港人與旅客的消費意欲,令零售業受惠。

 

重塑形象  吸納新血
提到零售業在復甦路上面對的最大挑戰,謝邱安儀認為,當中主要在於人手短缺。以連鎖店為例,較早前該會曾向有關會員進行調查,發現普遍連鎖店皆缺少一至兩成的人手,逾九成受訪會員回應指嚴峻情況屬中度至嚴重。“事實上,受疫情影響,不少連鎖店皆關閉了部分區域的店舖,惟人手亦見短缺。稍後一旦因應經濟復甦而決定重開所有分店,有關情況只會更見嚴峻,為業界帶來更大考驗。”

 

“過去三年,零售業屬打擊沉重的行業之一,促使不少從業員選擇轉行。這些流失的人手未必會重返零售崗位。”謝邱安儀表示,零售業有需要透過重塑形象,如加強時代感及提升數碼化等,消弭昔日工時長及辛苦等舊有標籤,加上當局協力宣傳推廣,令更多年青一代願意入行,以補充短缺的人手。

 

謝邱安儀續指,粵港澳大灣區建構的一小時生活圈,有助便利及加速區內人員流動,故期望當局可協助業界吸納有意加入本港零售業的區內人士。他們當中不乏懂得廣東話,也有以普通話為母語卻熟悉南方文化,較容易適應在港從事零售行業的銷售工作,也有助業界達致全面復常。

 

舉辦連串活動提升消費意欲

今年適值是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成立40周年誌慶,謝邱安儀闡述,該會將推出一系列配合業界逐步復常的活動,為零售業注入生氣及能量。“當中6月1日舉行的香港零售高峰會將打響頭炮,不但匯聚多位業界翹楚,從各方面前瞻業界的發展路向,更榮幸的是邀得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擔任主禮嘉賓,展現當局對業界復甦的全力支持。”

 

隨着疫情過去,她續稱,該會亦正籌備於今年七月在港舉行購物節活動,正可配合第二期消費券,鼓勵市民外出購物,同時亦期望吸引更多海內外旅客來港消費,助業界提振業務,加速復常步伐。

 

黃家和:盼政府推出支援措施助業界加快復甦步伐

三年疫情以來,本地餐飲業飽受衝擊,不少中小型食肆乃至老字號甚至因而被迫結業。作為業界一分子的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出,疫情之下,以旅客為對象的食肆面對最大影響,隨着香港與內地於今年二月全面通關,來港消費的內地旅客不斷增加,預期將為整體業界的經營帶來曙光。

 

內地旅客帶動餐飲業回復暢旺

“根據恢復通關後的數據顯示,現時平均每日來港的內地旅客約四萬人,與疫情前每日20多萬人相比,可見與復常仍有一段距離。”部分業內人士估計,或需待今年底至明年初才能回復昔日盛況,但黃家和較為樂觀,相信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在今年中以後持續上升,餐飲業可望全面回復疫情前暢旺景況。

 

告別疫情之際,黃家和喜見當局適時推出若干針對各行業疫後復甦的支援措施,對外有香港旅遊發展局透過“飛遇世界鉅賞”機票送贈計劃,配合派送“香港有禮 ─ 旅客消費優惠券”,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旅客訪港;對內則繼續向合資格香港市民派發消費券,料可刺激本地消費意欲,並惠及餐飲業。

 

人手和租金影響復甦進度

雖然外圍環境漸漸向好,然而餐飲業仍然面對不少經營挑戰,黃家和坦言,人手短缺是最大難題,業界在疫情期間可謂舉步維艱,有些結業離場,有些則縮短營業時間,不少餐飲從業員為了維持生計而選擇轉行。有統計數字顯示,目前餐飲從業員整體人數約20萬人,與高峰時期的30萬人相距甚遠。隨着復常後越來越多旅客來港,預計本地餐飲服務需求大增,以目前緊絀的人手實在難以應付。“早前有報道,一個內地旅行團來港後,發現擬入住的酒店未能提供所需服務,最終全團即日返回深圳‘過夜’。餐飲業在人手短缺情況下,同樣可能影響產品及服務質素,影響深遠。”

 

黃家和續指,經營另一大挑戰來自租金。他表示,部分業主在疫情期間的確有減租舉措,與租戶共度時艱。但隨着疫情過去,市況漸漸復甦,不少業主正蠢蠢欲動考慮加租。“事實上,餐飲業要待訪港旅客數字回復疫前水平才可走向全面復甦,現時加租對我們來說是百上加斤。”他期望當局為各行各業提供支援外,社會各界亦可互相扶持,如大型商場及商廈的業主待經濟全面復甦才作加租決定。

 

冀當局協助解決人手不足

旅客因素以外,疫情亦衝擊本地及環球經濟,需時恢復。黃家和表示,不少企業為求生存或裁員或減薪,令‘打工仔’消費意欲大減;加上疫情期間要留家抗疫,很多港人已習慣自行煮食,這些都拖慢餐飲業的復甦步伐。”隨着新一期消費券的推出,黃家和希望可以發揮“漣漪效應”,吸引更多市民外出消費及用膳,令業界受惠。

 

黃家和認為,由於當前業界距離全面復甦尚有一段距離,他建議當局繼於疫情期間推出“保就業”支援措施後,現階段可研究推出協助業界加速復甦的措施,如為中小型食肆提供引入科技取代人手或減省工序的資助,亦可考慮在吸納海內外高端人才外,為餐飲等人手尤其短缺的行業引進所需專才,如廚師及具經驗的服務人員等,協助業界紓緩人手不足的燃眉之急,以期盡快邁向全面復甦。
 

楊淑芬:旅業復甦需時  趁機做好準備

隨着香港因疫情而實施的旅遊限制逐步取消;加上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引述統計數字指出,踏入三月,入境旅客已回升至每日九萬多人,相對一月初只有六千至七千人的數字,增幅高逾十倍,可見除了訪港旅客的數量漸見提升外,港人外遊意欲同樣不斷增加,對旅遊業界的業務復常帶來正面影響。

 

作為傳統的美食之都與購物天堂,香港過往一直是深受海內外旅客歡迎的熱門旅遊點。楊淑芬坦言,現階段旅客來港的數量,遠遠未回復疫情前的水平。同樣地,在港人外遊方面,亦受到航空公司營運的航班數目減少,以及機票價格高企等種種因素限制。對業界而言,目前的生意量仍不足以支持其整體業務重回正軌,以致可在市場站穩陣腳。

 

政府推低息貸款屬及時雨

不過,楊淑芬形容,由旅客入境香港毋須再隔離與檢疫之時,正是引領旅遊業業界走上復常之路的重要轉捩點。隨着旅客數目會不斷上升,業界的業務發展肯定會逐步向好。只是相對其他行業,旅遊業復甦需要較長時間。以去年第二季已開始走上復常路的日本及泰國為例,至今經過差不多一年,兩個國家的旅遊數字仍未能回到疫情前,故本港業界在現階段仍需咬緊牙關,靜待當局與不同行業推出各項復常措施及支援,以準確捕捉更多復甦機遇。

 

“不少旅行社的經營者也明白,疫情持續三年,對全球經濟及各行業皆造成極大打擊,復元非一時半刻。現時應抱持一種心態,就是將原有的業務經營當作是一盤全新生意,需要作出大量投資,也有心理準備在短期內亦難有盈利。”楊淑芬補充,雖然政府未有就業界要求成立復業基金回應,但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出設立百分百低息貸款,首年只是還息,其後並可分為十年還本,對預期要投入大量資金的旅遊業界也是“及時雨”。

 

首要補充流失人才

與此同時,旅遊業在疫情中首當其衝,各地實施旅遊限制更令業務受到重創,引致嚴重的人手流失。楊淑芬表示,不少旅遊從業員在這三年以來早已轉行,或已在其他行業有所成就。即使有意重返旅遊業,惟現時業界的經營情況與疫情前仍大有距離,難以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重新吸引人才,要克服人手短缺的挑戰存在很大困難。

 

“這是雞與雞蛋的問題:旅遊業界欲吸引更多優質旅客,從而填補旅客數目尚未復常出現的差距,當中首重吸納人才解決人手問題,以提升服務質素與構思更多元化的旅遊產品;惟業務恢復需時,企業現階段又未有能力提升薪酬水平,與其他行業競爭,令人才卻步。”楊淑芬期望,當局能透過推出如配對基金等短期支援措施,協助業界支付部分薪金,以加速復甦步伐,對提振本港經濟亦可發揮助力。

 

為業界配對各地資源

為配合旅遊業逐步復甦,香港旅遊業議會於去年底推出別開生面的“企業對企業”(B2B)網上旅遊資源平台,名為“旅淘”。楊淑芬闡釋,有關平台主要用作發放旅遊資訊、活動推廣,以及方便旅遊業相關機構配對。“今年首季,有關平台已接觸逾200個企業或機構,當中包括旅行社、境外旅遊局、餐飲單位等,近半已登記成為會員。藉此期望有利於旅行社進一步發揮所長,並與其他業界對接,達致優勢互補。”

她舉例稱,若有海外旅行社舉辦訪港旅行團,可透過平台聯繫本港旅行社,協助安排在港行程。“我們期望業界能善用‘旅淘’這個平台,加強聯繫‘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沿線地區的業內人士,助本港進一步拓展海內外市場及業務,全面捕捉旅遊復甦帶來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