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4年4月
參政議政 共商國是

 
本會多位首長身兼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他們早前出席“兩會”,就國家及香港的經濟發展、社會民生,以至維護國家安全、創新科技進程等議題發表己見,積極參政議政。
 

蔡冠深:
見證國家自信  建言匯集眾智

對於今次“兩會”會程安排,本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認為是史上最緊湊的一次。“新質生產力”是會議的主題,而2024年的全國增速確定為5%,也彰顯了中央的自信和能力。

 

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自去年擔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以來,首次與港澳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見面,蔡冠深表示,這傳達了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黨中央、中央政府對港澳的關愛,並強調中央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希望香港各界對未來充滿信心。

 

蔡冠深續指,丁薛祥還高度肯定香港去年取得的成績,從政治、經濟、對外關係,拓展到社會民生之改善。丁薛祥對各項議題如數家珍,反映出他對香港情況的充分把握,也有力地駁斥了各種“唱衰香港論”。

 

蔡冠深自言有幸在會議中發言。他指出,這次發言集合了中總同仁的智慧和意見。他建議把香港的北部都會區發展成為國家級的未來產業先導區,以及在量子、生命科學、數字經濟及人工智能+行動這些新賽道上,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國際金融中心、中外人才匯聚和奉行普通法等獨特優勢,為國家更高水平開放及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曾智明:
設法便利港青北上就學發展

香港新一代融入大灣區如今儼然已成大趨勢。對此本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曾智明在“兩會”上提出了意見。首先在本地青年赴灣區創業及就業方面,曾智明建議國家應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的政策協調及合作,全面改善區內跨境營商及生活便利的環境,建立港青內地發展人才資料庫及創新創業支援平台,讓港青到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潮流長期持續下去。

 

至於已投身灣區工作的港人,曾智明透過他擔任主席的明匯智庫得悉他們有着子女教育升學的顧慮。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與香港特區政府可加強協調合作,於灣區城市成立港式公立港人子弟學校,由國家提供土地,港府出資建設並負責師資教學,從速徹底解決灣區港人子女教育升學問題。

 

此外,在本地公務員方面,曾智明認為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對國家缺乏恰當認識,做事因循。故建議公務員應加強培訓,包括親赴內地修讀指定課程甚或北上工作一段時間,以培養宏觀視野。

 

王惠貞:
增流動  緩限制  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近年人民幣支付結算、投融資等國際貨幣的功能持續增強,香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乃是重要課題。本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王惠貞亦就此在今屆“兩會”呈交了提案。

 

王惠貞指,基於貨幣聯繫匯率制度的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利率不斷攀升,削弱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並對現金流和償債能力造成不利影響。故國家積極推動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強人民幣流動性,對香港企業拓寬人民幣融資管道、降低融資成本尤為重要。因此,她建議加強人民幣在港的流動性,請求中央銀行支持香港金管局,提供穩定的境外人民幣供應。讓香港銀行可以取得不同年期的人民幣資金,以支援不同年期人民幣貸款的需求。她相信,此舉若在大灣區先行先試,亦能夠成為大灣區金融市場一個聯動整合的好機會。

 

此外,王惠貞更建議放寬跨境資金池的准入限制。她指出,若央行放寬將自持營運商業地產板塊的租金收入納入資金池的政策,使香港企業能夠更高效地管理其境內外的資金流動,節約香港成員企業的資金成本,穩定香港的營商環境。她並建議,國家可考慮建立人民幣的指導性利率,在更大範圍內加以推廣,加速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

 

胡曉明:
藉體育旅遊外訪  說好香港故事

對於是次“兩會”,本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特別感受到國家對香港之珍視。他舉例指,丁薛祥副總理、中共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秘書長李鴻忠等出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會議,期間表達對香港的關切。而且,“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香港的篇幅比以往更多,強調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回饋國家的力挺,胡曉明提出數項建議,以更多元地說好香港故事。他提議在人大領導到海外訪問時,邀請具代表性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隨行,親身向海外領導分享“一國兩制”在香港如何成功實踐,尤其是賦予香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優勢、帶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及機遇。此舉除了可避免各種抹黑污蔑,亦可加強與外國友好的交流溝通。

 

另外,體育文化交流是推動與不同國家關係的突破口。胡曉明倡議國家授權香港舉辦“一帶一路運動會”,匯聚“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運動精英進行切磋,促進中外文化和軟實力的交流。同時,他提出繼續擴大自由行範圍至其他距離香港較遠的發達城市,促進各自的經貿、旅遊、投資、文化等活動,也加深人民互相接觸。

 

李引泉:
香港金融優勢不變  加強貢獻國家

本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代表李引泉在“兩會”期間,表達了他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離岸人民幣業務及提振香港營商信心等方面的高度關切。他指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由堅實的經濟與法律條件支撐,香港仍然保持着這些優勢條件,加上背靠祖國這個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這個地位不會被削弱或降低。

 

對國家而言,香港是一個成熟而高效、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國家的全球經濟金融戰略中,特別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具體而言,李引泉建議在香港設立中國人民銀行代表處,專門負責離岸人民幣的投放和回籠,並於該處設離岸人民幣的清算中心,讓發出的離岸人民幣都在境外,而清算中心又能在國家的管理範圍內。至於如何提振營商信心,李引泉提倡做好市場規範、監管服務效率、經濟自由度等方面,鞏固基礎,相信憑藉香港安全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以及不錯的投資效益,人才回流、資本回流的趨勢未來會持續。

 

姚祖輝:
冀香港積極發展成國家高等教育樞紐

本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姚祖輝為今年的“兩會”準備了一共五份建議,包括推進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才互動交流、提升大灣區口岸功能、促進內地與香港的旅遊發展,以及加強香港港口競爭力。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秀學科,強調科教興國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姚祖輝認為這是非常具有遠見和戰略意義的政策。他指出,香港在教育創新、人才創新方面優勢明顯,高等教育很有潛質成為的第九大中心。香港可積極發展成國家的高等教育樞紐,助力提升國家在全球教育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兩會”期間,香港正進行《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工作,中央領導人參加香港團組審議,表達了中央對香港的關切一如既往,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姚祖輝相信在完善的法制措施下,香港定能維護國家安全,保障香港市民合法權利,實現長治久安繁榮發展的目標。

 

 

方文雄:
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潮流

本會永遠榮譽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方文雄對與丁薛祥副總理會面印象深刻。他引述丁薛祥發言,指“一國兩制”是好制度,香港優勢有不可替代地位。香港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地位牢不可破。中央視香港為掌上明珠,將全力維護香港社會繁榮穩定。故此,中央希望二十三條盡快立法,讓香港“輕裝上陣”拼經濟,同時運用獨特優勢,助力國家高水平開放。方文雄認為,丁薛祥對港澳事務有充分了解,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

 

方文雄又指,“新質生產力”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且是今年十大工作任務首位,涵蓋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生物製造、量子計算、商用航空、低空經濟等領域,是中國重塑全球競爭新優勢的關鍵。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方文雄認為,香港要與國家同步發展,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潮流,並運用制度優勢和資本賦能作用,與內地及國際緊密聯繫,打造具國際競爭力創新產業集群,提升自身發展,並為加強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作貢獻。

 

李應生:
推廣中醫藥  獻力“健康中國"戰略

本會永遠榮譽會長、全國人大代表李應生為國家的“健康中國"戰略建言獻策,他聚焦中醫藥之推廣,認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除了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資源,也是當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着力點之一。他主要提出兩項建議,包括共同謀劃《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藍圖(2025-2030)》,以及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健康節。

 

他表示,大灣區一脈相連而各有優勢,例如廣東一帶乃嶺南草藥之都,且名醫輩出;澳門、珠海正打造休閒養生區;而香港中西醫學薈萃,除了設有符合國際水準的中藥檢測中心,亦正建立中藥材香港標準庫。因此,透過制定《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藍圖(2025-2030)》,各地可增強配合互補、也能共享成果。當中的主要內容可包括中醫藥服務、產業協同發展、“治未病"文化推廣、科研成果普及應用、人才培育中心,還有中醫學術專業發展等。

 

而大灣區中醫藥健康節也可以由三地政府牽頭,以官方、企業、民間團體代表籌組委員會,舉行大型中醫藥巡迴展覽、組織深度中醫藥文化導賞團、開辦世界性中醫藥學術論壇、學生中醫藥交流與問答比賽等活動,全方位加強民眾對中醫藥的認識。他深信在大灣區城市共同推廣推動中醫藥下,“健康中國"戰略高質量發展定必事半功倍。

 

陳仲尼:
兩會流程更高效  港承蒙國家眷注

已是第12次參加“兩會”的本會永遠榮譽會長、全國人大代表陳仲尼表示,是次“兩會”的流程特別緊湊充實,不論是審議表決等程序,抑或是小組討論的互動效益,皆有所增強。他又提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特別關顧香港之處,包括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等方針,也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使他感受到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和重視。

 

為積極回應國家對香港的支持,陳仲尼提交了幾份主要建議。其一是優化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互聯互通,例如降低香港合資格 ETF 的平均資產管理規模要求、納入債券 ETF 和海外市場股票 ETF等,使更多香港 ETF 可以參與 ETF互聯互通。其二,他建議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納入互聯互通機制的投資目標,增加香港 REITs市場的深度和廣度,讓內地和香港公募的 REITs 產品成為更多樣化的融資工具。再者,他也提出對“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的證券擴容擴量,增加“雙櫃檯”證券數目,同時鼓勵更多上市公司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他期望香港繼續把握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在金融方面的資源,乘着國家積極建築成金融強國、推進金融高品質發展的風向,緊抓其中機遇。

 

廖長江:
香港助力國家發展國際慈善事業

本會常董、立法會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廖長江透露,今年“兩會”他共提交了三份個人提案及六份聯合提案,其中關於“善用香港公益慈善國際平台,增強我國公益事業”的個人提案,更入選為優秀提案。

 

他闡釋,國家重視共同富裕,慈善事業發展迅速。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慈善樞紐,擁有豐富的慈善資源專業機構,可以助力提升國家在國際慈善事業的影響力。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議,內地和香港可以攜手善用公益慈善國際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國際資源和合作夥伴,幫助國家慈善組織獲取更多資源,提升管理水平和專業能力。同時,香港可為國家公益慈善組織參與國際公益活動、峰會等,提供便捷的平台,讓世界聽到中國慈善故事,增強我國在國際慈善事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除此之外,今年工作報告將發展“新質生產力”置於工作首位,廖長江認為香港應抓住這一重大戰略機遇,發展自身,貢獻國家。他說,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令香港能夠在關鍵技術領域助力國家實現突破,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微電子等各類新興產業有序推進,則可以引領“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深化,他相信會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形成錯位發展、攜手並進的產業格局,為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