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推動創新科技產業 提升香港競爭力

今年《施政報告》寬度及重點都勝過去兩份,值得支持,但仍較偏重房屋土地及民生措施,凌駕經濟發展,未能平衡整體發展,推動經濟力度不夠,亦缺乏新思維,政府應大力推動經濟多元化,創新科技發展更須急起直追,這關乎長遠競爭力,亦是推動產業多元化的關鍵所在。

 

政府應加強投入

香港多年來鼓勵業界科研投資,推出不同資助計劃,但產業與政府在科研投資比例偏低,僅為2對8,整體科研開支一直偏低,近五年約佔GDP的0.7%,遠低於台灣和新加坡政府投入高於GDP的2%的比重,與南韓及以色列佔GDP約4%相比,更是望塵莫及。

以色列近年在高新科技領域突圍而出,佔GDP的17%,雖缺乏土地及天然資源,但政府扶助、配合措施及投入佔整體科研資金7成,成功吸引不少外資,實在值得香港借鏡。

根據OECD 《科學、科技和產業前瞻2014》研究報告,近6成受訪本地企業期望政府以新資助形式推動企業研發,如稅務優惠及創投基金,鼓勵私人企業增大科研開發資金。但香港卻一直極為守舊,本地企業對推動及資助科研更毫不熱衷,不願承擔高風險,寧願投資穩定回報房地產。政府應與私人企業共同分擔風險責任,打破保守思維,創造有利環境推導創新科研。

創新科技需多元支援

《施政報告》向“創新及科技基金”第二度注資50億元,是不錯建議,卻嫌金額偏少。當局2000年成立時注資50億元,15年來扣除通脹,再度注資等同金額,豈非不加反縮?當局應多元資助,透過融資和稅務優惠增加誘因,加強官產學研合作,立法會應盡快通過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提升本港競爭力,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機會。

《施政報告》引用《2014年全球創新指標》香港居10名之內,若藉此標榜香港在創新科技努力是自欺欺人。新科技產品市場排名同樣令人難以置信,以色列、韓國、日本竟後來居上,拋離傳統前列的國家。較有公信力的《2014全球競爭力指標》反映香港創新表現平平無奇。與其粉飾現狀,政府不如實事求是,對症下藥,加大力度提升創新科技的硬件軟件。

星、韓經驗堪借鏡

會展業多年來大嘆場地不足,《施政報告》提出於2020年沙中線會展站上蓋興建新會議中心,並研究九龍東為試點發展“聰明城市”,但都是杯水車薪。新加坡投資數十億美元“智慧國”,全國設置千個感應器收集空氣質素、交通流量等數據,再推行家居物聯網,克服穿戴式裝置及家電等系統,又測試異質網,令手提機器能自動游走於流動及WiFi網絡,提供一個清晰的科技藍圖和政策。

“韓流”近年橫掃全亞洲,提供娛樂,帶動旅遊、餐飲、時裝化妝品零售等周邊產業的經濟效益,提升地方形象,一切絕非偶然,與南韓政府投入百億元設立多項專項基金不無關係。香港歌影視業早年雄霸東南亞,近年卻未能重振聲威,政府7年前成立3億元電影發展基金,迄今動用不足1億元資助30部電影,每年平均資助4部,僅佔去年60部公映港片產量6%。

重振本地電影業

《施政報告》建議預留土地興建電影院,鼓勵學生和青年觀賞電影,以提升硬件拓展觀眾群,確是較有創意,但能否扶助沉寂已久電影業令人存疑。要令本地電影創意產業再次騰飛,治本之策是提升本地製作,開辦更多電影製作課程,培育更多新血,協助業界融資、搞好硬件配套,如支援電影後期製作,防止濫竽充數,打破荷里活影片壟斷本地票房,才是當務之急。

招徠人才

香港吸引優才一直落後於人,政府必須改革人才政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因門檻過高,令效果不彰,當局應降低各項計劃門檻,評估各行業人手供求,避免人才錯配,加強職業教育培訓,增強青年向上流動。

《施政報告》提出嶄新措施,吸引移居海外的港人二代回流,制訂人才清單,吸引高質素人才,其實澳紐及加拿大等移民熱點早有雷同的政策。香港社會日趨政治化,空氣質素惡劣、國際學校學位短缺、租金高、生活開支高等,令人才望而卻步,香港居住環境及人才配套措施亟待改善,只有人才薈萃才能提升本地競爭力。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